(國家林業局,北京 100714)
[摘要]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承擔著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等六大職責。為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基礎上,提出了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職責、目標任務和戰略重點,動員廣大林業系統和社會各界積極投身林業建設,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關鍵詞]生態文明;生態危機;林業
[中圖分類號] X2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趙樹叢,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黨組書記。
黨的十八大把建設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作為黨的重大行動綱領寫入黨章,這在世界政黨發展史和執政史上還是第一次,是我們黨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原創性重大貢獻。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目標又是手段,既是結果又是過程,核心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林業是生態建設和保護的主體,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主陣地。長期以來,由于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全球已經出現了森林大面積消失、土地沙漠化擴展、濕地不斷退化、物種加速滅絕、水土嚴重流失、嚴重干旱缺水、洪澇災害頻發、全球氣候變暖等八大生態危機,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了巨大威脅。同時,我國也面臨著自然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產品短缺、生態差距巨大、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劇增等嚴峻形勢,嚴重侵蝕著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林業作為維護生態安全、生產生態產品的主體部門,必須切實擔負起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重任,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職責
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任務,林業部門主要承擔著六項重大職責。
第一,保護自然生態系統。陸地自然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荒漠、草原四大生態系統,林業部門主要負責和治理:一是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二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三是治理荒漠生態系統。四是保護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森林、濕地、荒漠、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等5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達2407個,總面積1.45億公頃,分別占全國總數的91.2%和97%。五是劃定生態安全紅線。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根據科學評估,逐步劃定林地、濕地、沙地和野生動植物種野外種群數量的紅線,堅決守住底線。
第二,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1978年以來,國家先后在林業啟動了16項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在我國生態修復工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今后,要進一步組織實施好四大類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一是自然保護類生態修復工程。對尚未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嚴格保護,實施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工程。二是自然恢復類生態修復工程。對遭受一定程度破壞的生態系統,加強保護,休養生息,實施好天然林資源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等工程。三是人工促進自然恢復類生態修復工程。對很難自我恢復或需要漫長時間才能恢復的生態系統,通過人工輔助措施,加快恢復步伐,實施好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四是人工重建類生態修復工程。對已完全破壞的生態系統,通過人工措施加以恢復重建,實施好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農田防護林等工程。
第三,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確定的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要加快建設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一是東北森林屏障。涉及長白山、張廣才嶺、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等地區。二是北方防風固沙屏障。涉及長7000多公里、寬400多公里的北方風沙區,共計700多個縣,已經確定了30個100萬畝以上的重點項目。三是沿海防護林屏障。涉及延綿1.83萬公里的大陸海岸帶和1.16萬公里的島嶼海岸帶。四是西部高原生態屏障。涉及青藏高原及東南緣和黃土—云貴高原地區。五是長江流域生態屏障。涉及長江、淮河和太湖流域的18個省區市。六是黃河流域生態屏障。涉及黃河流域的9個省區。七是珠江流域生態屏障。涉及珠江流域的6個省區。八是中小河流及庫區生態屏障。涉及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重點河段及重要水庫。九是平原農區生態屏障。涉及廣大平原農區近1000個平原縣。十是城市森林生態屏障。涉及全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
第四,促進綠色發展。林業是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循環產業、碳匯產業、生物產業和富民產業,是綠色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所在。當前林業推進綠色發展,要在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功能的同時,大力發展木材培育、木本糧油和特色經濟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竹產業、花卉苗木、林業生物、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沙產業、林產工業等十大主導產業。通過發展綠色產業,使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7萬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8萬億元左右,為推動綠色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作出新貢獻。
第五,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的基本色調和核心元素是綠色。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堅持綠色為本,努力為大地鋪綠、在人們身邊增綠,讓人們享受到優美的生活空間和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一是加快荒山綠化。為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二是加快城鄉綠化。通過創建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讓群眾推窗見綠、開門見景,直接享受到綠色之美。三是大力發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目前,我國有森林公園2850處、濕地公園483處、自然保護區2407處,總面積1.63億公頃。要增加數量、提升質量,使其成為自然的精華和美麗的地標。四是加快道路綠化。讓公路線、鐵路線變成綠化線、風景線。五是加快礦區植被恢復。礦區是大地的“傷疤”。通過加大礦區植被恢復力度,讓越來越多的礦區變成綠色礦區、生態礦區、美麗礦區。六是創新平臺和載體,讓更多的森林上山、進城、上路、進村,為建設美麗中國繪就綠色、增添光彩。
第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貢獻。一是履行好國際生態公約。主動履行好林業部門承擔的8個國際生態公約的相關工作,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二是參與國際規則制訂。變被動參與為積極主導,不斷增強我國在全球綠色政治中的“話語權”。三是增加森林碳匯。我國現有森林每公頃年均生長量約為3.85立方米,其儲碳量僅為其潛力的40%左右。通過加強森林經營,將森林年均生長量提高1倍以上,森林碳匯也將相應增加1倍以上,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戰略支撐。四是強化碳匯監測。我們將加快推進碳衛星發射,及時反映森林碳匯動態變化。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