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對于戰略新興產業是有積極性的,但政策限制過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難以激發民間創業投資活力。
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思考廣東民營經濟如何做好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篇大文章,這就需要對民營經濟在該方面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廣東相當一批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中不僅沒有倒下去,反而更加積極主動,努力變危為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實施轉型升級,實現了自身更好的發展,成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生力軍。比如在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上,廣東民營企業家提早行動,積極謀劃,大膽實踐:在佛山南海,一些民營企業家放棄了原有的制鞋、制罐等傳統優勢產業,把資本和精力放在進入半導體照明、風力發電等戰略新興產業,在與國內外科研單位的合作中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益,在轉變發展方式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廣東民營經濟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還存在許多問題,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處在產業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總體上,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沒有根本轉變,近幾年民營企業戶數增長很快,但單體規模偏小、缺少核心競爭力。比如廣東零售貿易業發達,卻沒有產生全國領軍的大型流通民營企業;制造業民營企業數量很多,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制造業還比較少等等。據統計,民營工業企業主要還是多集中在如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皮革制品和家具等一些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層次低,效益也低,抗風險能力比較差。因此,廣東需要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戰略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也要解決優化民營經濟存量,在傳統優勢制造產業上尋找突破點,提升產品和服務價值,甚至如何平穩退出的難題。
目前民營經濟在轉變發展方式上還存在一些難題,其中主要就是存在一些影響資本、人力等經濟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障礙。以戰略新興產業而論,民間資本對于戰略新興產業是有積極性的,但政策限制過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難以激發民間創業投資活力。因此,可以考慮放開民營企業在金融市場的準入政策,支持和幫助民營股份制企業上市直接融資,支持廣東民營資本組建粵商銀行,建立以服務中小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為主的金融機構,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只有這樣,結構調整才有金融支撐,新的產業鏈條才能夠藉此再造。
在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上,應當優化提升,搭建國際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廣東制造是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30多年里鍛造形成的重要優勢,不能輕言丟棄。傳統制造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業存在品牌、核心技術等知識產權的發展短板。當前知識產權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主要形式和競爭手段,知識創新和知識產權正在逐步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傳統產業轉型、高新技術產業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脊梁”。要推動民營企業從“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提升民營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產業地位,需要政府在健全鼓勵民營企業創立知名品牌的機制,諸如進一步提高企業廣告費用所得稅前計提的比例,政府實施民營知名品牌購買,鼓勵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對接與合作。同時,加快市場知識產權流通交易,幫助民營企業在國際范圍內對知識產權進行配置,使專利授予數量與經濟實際效益統一起來。
2009年,我省民間投資在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城市建設、能源產業等領域投資比重不足三成,分別為25.4%、28.5%、21.0%和27.3%。這些投資領域恰恰是我國內需增長的巨大潛力點,并不是說民營資本不想進入,而是不允許進入或者設置過多門檻。行政與市場的壟斷不打破,民營經濟的制度優勢就難以在轉變發展方式中發揮出來,應采取經濟、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為民營企業開展內需市場開拓提供公平法治環境。
作者系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