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錢后看病,一直是去醫院看病的傳統做法。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先診療后付費”“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醫模式,減輕患者就醫壓力,但這也給醫院帶來一定資金隱患,需要配套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醫療是民生之需。解決群眾就醫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一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這是傳統就醫流程中的“常見病”。時下,醫療檢查項目越來越細化,排隊交費時間相應增加,因而延誤了診療時間,這是群眾反映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將原先的反復排隊、多次付費,優化為就診后在規定時間內合并支付,實現了一次診療一次付費。這種便民利民的舉措,無疑得到了就醫群眾的擁護與歡迎。
立足民生需求,回應群眾期待。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既簡化了就醫手續,又緩解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改變了群眾的就醫環境和體驗,是凸顯以人為本和提升服務的創新之舉,是體現制度關懷和服務溫情的務實之策,不僅拉近了醫患距離,促進了醫患關系和諧,更讓群眾共享時代改革和發展成果有了新場景。然而,在這份創新和溫情的背后,也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制度隱憂。其中,逃費問題是不少醫院推廣該模式時的一大顧慮。
事實上,這種顧慮完全可以理解。目前,我國醫療市場以公辦的醫療機構為主體,這些醫療機構雖是非營利性質,但財政撥款有限,一旦出現逃費、欠費問題,必將給醫院造成生存和發展壓力。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畢竟逃費、欠費并非主流,只要制度和措施跟得上,化解其中的隱憂是不成問題的。例如,廣東珠海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進入黑名單后參保人無法在市內任何醫療機構享受醫保待遇,待還清欠款后,方可解除;遼寧大連將未履行及時還款義務的患者記入征信系統……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此說來,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必須過好“心理關”、強化“制度關”。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不能因為擔心逃費、欠費,而阻礙該模式的推行。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優化就醫流程、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度和滿意度的生動實踐,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是醫療衛生系統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有力舉措,需要全社會共同加力推動。
要正視該模式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以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手段、配套的相關措施來規避風險。一要從宣傳教育入手,營造崇尚誠信、倡導誠信、踐行誠信的就醫環境;二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信用支付方式,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三要通過信用懲戒機制約束患者的欠費行為,對惡意逃費、欠費行為做到“發生一起,懲治一起”,達到警醒一片、教育一方的成效。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就醫群體三方協力,定能讓“先診療后付費”模式走得通、行得穩,成為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種有力“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