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材料產業已進入發展加速期。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聚焦新材料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試平臺,加快壯大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將新材料產業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之一。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
中國是新材料大國,但不是新材料強國。我國新材料產業已形成全球門類最全、規模第一的材料產業體系和生產能力,并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23年總產值7.9萬億元,預計今年達8.6萬億元,2025年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未來產業加快落地,都需要新材料產業支撐,這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前景。但從整體來看,我國新材料產業仍面臨關鍵材料、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等問題。美國、日本、歐盟是全球新材料產業的主導者,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占據絕對優勢。
中試平臺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中試就像期末考試前的模擬考,是研發成果轉向工業化生產的過渡性試驗。通過建設中試平臺,可以驗證創新成果大規模產業化的技術可行性,并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新材料是典型的流程制造行業,生產過程經常出現連續性化學或物理變化,這意味著實驗室里的技術參數放大到產業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從研發到產業化,新材料具有前期投入大、中間環節多、轉化周期長、失敗風險高等特點,尤其需要通過中試來降低失敗風險,加速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
中試平臺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國新材料論文、專利數量居全球第一位,擁有的科技人才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卻不能躋身全球新材料產業第一梯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材料領域中試平臺存在統籌布局不夠、建設質量不高、服務支撐不足等問題。比如,我國部分新材料中試平臺規模較小,不具備面向某個行業或領域的綜合試驗驗證能力,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定制式中試工廠有較大差距。再如,我國中試投入主要依靠企業自籌,獲得資金支持較少,無法支撐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而歐美發達國家主要依賴風險投資。
高水平中試平臺將推動新材料產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高水平高在專業化。要提升中試驗證、服務能力,布局建設一批重大帶動性中試項目,提高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質量;堅持優勝劣汰,避免支持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平臺,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更不能一哄而上、遍地開花,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新材料產業發展實際和科技成果轉化基礎,聚焦短板材料突破和前沿材料創新的關鍵共性技術去布局。
打造高水平中試平臺要立足協同聯動、開放共享。一方面,引導和激勵地方探索采用靈活多樣的建設運營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試平臺;另一方面,強化新平臺與已布局的生產應用驗證平臺,以及中試平臺與其他創新平臺和機構的協同聯動,形成協同創新能力,讓樣品更好更快變成商品,加速發展新材料產業新質生產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