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2025年全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不少崗位備注欄中出現“條件艱苦”標注。與一般的招聘都喜歡把自己包裝成“完美無缺”的單位不同,內蒙古公職人員招聘如此坦誠坦率,如同一股清流,引發關注與熱議。
標注“條件艱苦”,實則是一種前置的、負責任的溝通方式。在信息不對稱的招聘市場中,求職者往往只能依據職位描述和招聘要求來構建對崗位的認知。若招聘方為了吸引人而刻意美化或隱瞞實際情況,可能會導致求職者入職后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進而影響工作積極性和隊伍穩定性。因此,將“條件艱苦”明確告知,類似“丑話說在前”,雖看似直白,實則是對求職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對雙方未來合作關系的一種負責態度。
坦誠相待,是建立任何關系的基礎,招聘亦不例外。條件艱苦的地方,即便隱瞞真相,或者對問題避而不談,也許能吸引一批不明真相的應聘者。但條件艱苦的地方只適合有志者,不適合投機者或者不明真相者。因為情況不明,或者想象過于樂觀,或者半推半就,即便被招錄上了,也不一定留得住。今年不是有媒體報道,有武大選調生考到山海關,最后因條件艱苦受不了只好離職。像這樣的情況,反而浪費招聘資源。當求職者得知崗位的真實情況時,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職業規劃和個人志向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其實,崗位標注“條件艱苦”,也是一種招聘篩選策略,避免誤招投機者、搖擺者和不明真相者,有利篩選出合適的崗位人員。崗位“條件艱苦”,肯定能讓一部分應聘者知難而退,當然肯定也能吸引一批有志人士。因為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是有志人士實現自我價值、鍛煉能力的平臺。
崗位標注“條件艱苦”,也顯示了招聘者的自信。很多時候,招聘不愿意在應聘者面前暴怯,是怕沒人應聘。但內蒙古人社廳卻“自曝其丑”,主動暴露崗位短板,顯示了招聘的底氣和自信。近年來,公職人員崗位越來越受到應聘者的歡迎。只要崗位招聘條件設置適當,不出現不切實際的學歷、年齡等限制,“條件艱苦”的崗位招到合適的人員應該不是什么問題。
招聘備注“條件艱苦”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不過對真正有志奉獻“條件艱苦”崗位的應聘者,除了坦誠相見以外,有關方面還應該給予一定關愛和善待,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基層崗位提供更多支持,讓愿意到這些地方去的人能夠安心工作、快樂生活,共同推動基層事業的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無疑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未來,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夠采取類似的做法,讓招聘更加透明、公正,讓人才能夠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