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曝光部分地區用工業硫磺熏制枸杞,引發廣泛關注。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長效工程,只能做實做細,不可疏忽大意;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多方發力、形成合力。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要從種植源頭管控、生產技術提升、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把好守牢食品安全大門。
源頭管控是關鍵。農作物種植生長周期長,使用化肥、農藥成為防治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農業種植生產效益的重要工具,但農藥適用種類、安全間隔期并未嚴格落實,導致過度使用藥物對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因此,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首先要規范農資市場,從農資市場生產流通環節進行管控,避免有毒有害農資流向市場;要加大推廣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從種植環節減少有毒藥物對農作物、土壤、環境和食品原料的污染。
生產技術需提升。農技部門應加大技術指導,引導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民不斷更新生產設備,加強農作物集中儲存、烘干等場地設備設施建設,采用科學手段種植和儲存農作物。同時,加大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農機科學知識宣傳推廣,規范農產品種植生產流程,引導綠色種植生產。
安全追溯不可少。食品生產企業對原材料把控不嚴,源頭失控,下游環節的安全便無從談起。要擴大農產品、農藥追溯點建設,監督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食品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農業檢測環節、技術、設備、人員的科學分配,對收獲前、入市前食用農產品進行多環節抽檢農藥殘留,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同時,要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線上線下監管雙向發力,建立從農資市場準入、生產加工到流通渠道等全過程監管渠道,不斷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服務食品安全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