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理性看待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2024-09-18 07:23 來源:南方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武曉娟)

理性看待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2024年09月18日 07:23   來源:南方日報   董玉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根據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我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必將對全社會的人力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培養使用,對全社會的文明進步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

  如何處理好創造社會財富和分享社會財富的辯證關系,制定和實行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發展趨勢相適應的合理退休制度,是引領社會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從歷史上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社會改革,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新中國成立不久,為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開始實行離退休制度。1978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進一步規定,我國職工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是我國職工退休年齡的基本制度安排。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人才結構的變化,退休制度也在逐漸改革。1983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延長部分骨干教師、醫生、科技人員退休年齡的通知》規定,符合條件的部分骨干教師、醫生、科技人員,經嚴格審查批準,可將退休年齡延長一至五年。2015年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縣處級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問題的通知》規定,符合條件的縣處級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年滿六十周歲退休;如本人申請,可以在年滿五十五周歲時自愿退休。

  黨的十八大以來,體制機制改革正在全面進行、全面深化,進一步深化退休制度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更加尊重生命發展規律

  何時實施退休,其基本依據主要是人均預期壽命的長度和整體健康水平。

  從人均預期壽命來看,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78.6歲。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就提高了10歲以上,平均每年提高0.25歲以上。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

  從人口的健康水平和整體素質來看,我國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從1982年的8年增加到2010年的9.7年,再增加到2023年的11.1年。以女性博士為例,她們畢業可能接近30歲了,如果55歲退休,工作年限只有25年左右,相對于女性80歲以上的預期壽命而言,工作年限只有預期壽命的三分之一左右,顯然會限制她們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度。

  由此可見,深化退休制度改革,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尊重和順應生命發展規律、彰顯生命社會價值的必然舉措。

  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

  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日益明顯,我們要正確認識、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時代人口發展新常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1964年,全國出生人口2721萬人,今年60歲,當年總人口剛剛超過7個億。1969年,全國出生人口2690萬人,今年55歲,當年總人口剛剛超過8個億。1974年,全國出生人口2226萬,今年50歲,當年總人口剛剛超過9個億。2023年,全國出生人口902萬人,當年總人口14.1億人。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占總人口的10.33%,2010年占13.26%,2020年占18.70%,2023年上升到21.1%,老年人口達到29697萬人。專家預測,2030年到2035年期間,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會超過4個億,老齡化水平會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社會。

  與此同時,有相當一部分老人是身體健康、有能力、有技能的人,如果適當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老年人力資源,激發“老年人口紅利”,延長他們生命周期中用來創造社會財富的生產性時長,降低社會老年撫養比,為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可見,為了更好應對少子化、老齡化,更好地發揮退休制度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積極作用來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少兒和老年人的民生福祉,很有必要進行相應的退休制度改革,適當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平緩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從2013年開始減少,勞動力供給規模從2017年開始下降。相較2022年,2023年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1075萬人,比當年出生人口的902萬人還多出了173萬人。長期來看,勞動力供給規模下降已經成為難以逆轉的發展趨勢,勞動力供給總量不足的問題日漸突出。

  要解決這些現實矛盾,完成加快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的戰略任務,推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切實可行、意義重大的改革舉措,就是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新的退休制度,讓那些“年輕的老人”、素質優良的老人、有繼續工作意愿的老人繼續工作一段時間,老有所為。

  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均期望壽命都較長,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加重和勞動力人口不足的問題,他們在采取相對開放的移民政策的同時,也在不斷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勞動年齡人口的統計年齡口徑是15—64歲,65歲及以上才是老年人口,退休年齡大多在65歲以后。日本是世界上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達到84.1歲,其中女性達到87.14歲,排世界第一。日本頒布《老年人雇用安定法》,把鼓勵退休年齡提升到了70歲。美國正漸進式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升至67歲。英國現行退休年齡是66歲,計劃在2026年至2028年間將退休年齡提升到67歲。

  有人擔心,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大學生“就業難”。這種擔心有一定的現實依據,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漸進實施的過程,以較小的幅度推進,且退休人員騰退的崗位與青年就業所需要的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結構差異,改革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平緩的。

  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表面上看只是男女職工退休年齡延遲三五年而已,但實際上涉及退休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薪酬制度、就業制度、人才隊伍建設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穩妥有序推進。既要有戰略思維,運籌帷幄,把握跟蹤經濟社會和人的生命的發展規律,又要有底線思維,抓細抓實,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不得也急不得,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應以平常心,理性看待這一漸進式社會改革發展過程。

  作者系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博士,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