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可以促進勞動力向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加快釋放人才紅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導資本投向,穩定發展預期,增強投資意愿。更為重要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持續釋放創新活力,助力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和產業化集聚,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體系進行系統部署,這將有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確保市場準入規則與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從而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為新領域、新產品、新模式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應用環境。
應當看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可以促進勞動力向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加快釋放人才紅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引導資本投向,穩定發展預期,增強投資意愿。更為重要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持續釋放創新活力,助力科技創新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和產業化集聚,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今年以來,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態勢良好,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1-7月份,企業購進研發和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12.3%;科技含量較高的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5%;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5%。7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比上個月加快1.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2.6%和9%。
市場準入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之一,是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關鍵條件。當前,我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刻交織,新業態持續生成,新產業加快升級,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傳統的市場準入規則、準入體系、監管方式難以直接應用于新業態新領域。
從目前來看,我國市場準入制度供給還不夠完善,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指標體系還不健全,市場準入制度落實執行還存在不足,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規則標準還不太明確。因此,要推動新質生產力健康快速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市場準入環境,不斷清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障”。
無論是“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等10個新業態新領域,按照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業聚集、體系升級的原則和路徑,分領域制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還是“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意見》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導向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將引導各類先進優質的生產要素向“新”聚集,促進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期待接下來持續優化的市場準入環境,能為新業態、新領域提供足夠的“陽光”和“雨露”,從而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向“新”求“質”加快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