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9月9日澎湃新聞網報道,日前,上海“隨申辦”小程序上推出“預付費公證監管平臺”功能,該平臺由上海市司法局聯合上海市體育局、長寧公證處為健身行業“量身定制”。其中,“公證提存”預付資金監管是一大亮點。
簡單看,這一監管模式由官方搭建平臺,商家入駐,消費者預付款直接進入公證賬戶,等消費完成后,由公證處依照之前雙方約定的資金提存規則,把相應款項結算至商家賬戶。這相當于給消費者預付款的安全上了保險。
近年來,預付費模式讓商家和消費者都各取所需,但部分商家因經營不善或故意為之,關門跑路不退款的問題頻發,很多消費者陷入無助困境,維權難度大、成本高。這種無奈進一步刺激了一些商家卷款跑路的現象。比如,近年來出現了專門幫人閉店跑路的“職業閉店人”,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難以得到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公眾關于嚴格監管預付費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不少地方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比如,上海此番在“公證提存”中加強了事中監管,如若發生糾紛,可通過“自主協商—線上調解—線上仲裁”三步法,解決“退費難”問題。
又如,在北京,有關部門針對實施預付費消費模式的教育培訓機構等市場主體,建立了預收資金銀行專用監管賬戶。在法規政策方面,7月1日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為預付式消費設立了專門罰則;對于預收費用后卷款跑路的,依法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據商務部測算,目前全國單用途預付卡各類發卡主體約1900萬戶,占商業預付卡的75%,年發卡規模超15萬億元。預付費模式需要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提高智慧監管水平,確保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
為此,有業內人士建議,各地不妨探索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可驗證特性,結合大數據分析、AI預測等多種數字技術,構建預付費消費監管閉環,打造政府監管、行業聯管、銀行存貸服務、惠民利企的數字監管模式,全面監管各行業的預付費。
期待有關方面能夠通過合理的監管方式和科技手段,找到有效的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