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鄉村振興多元化投入機制”,對發揮金融作用提出明確要求。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有助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為進一步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國加快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三農”領域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底,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2個百分點,基礎金融服務覆蓋全國縣鄉居民。同時要看到,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新征程上,要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更強有力金融支撐。
優化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做好過渡期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信貸投放和保險保障力度,助力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加強對鄉村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生態保護、城鄉融合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提高對農戶、返鄉入鄉群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水平,有效滿足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支持票據、鄉村振興票據等用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小微、綠色金融債券,拓寬可貸資金渠道,等等。
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強化科技賦能農村普惠金融,有助于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可得性。要依托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鼓勵金融機構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提升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水平。鼓勵金融機構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點布局,擴大對偏遠農村、山區等金融服務半徑,推動金融與快遞物流、電商銷售、公共服務平臺等合作共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普惠金融服務窗口,提供金融政策咨詢、融資需求交辦、金融輔導等服務,提升縣域基本公共服務便利性和金融服務普惠性。
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鞏固規范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推動移動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普及應用,引導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鄉村下沉。暢通基層黨政組織、社會組織參與信用環境建設途徑,結合鄉村治理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大農戶信用檔案覆蓋面和應用場景。依法依規建立健全失信約束制度,加強信用教育,優化信用生態環境。支持各地與金融機構共建涉農公用信息數據平臺,完善信用信息數據多方采集和分類分級保護機制,強化數據運用有效性和數據存儲安全性。
(作者為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