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商務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并將支持引導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依法積極參與試點,引發廣泛關注。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醫療衛生領域持續發力。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就積極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合作和醫療衛生人才聯合培養,幫助逾500名港澳醫生內地執業;今年7月11日,國務院也曾發布公告,允許在廣州等5座城市以中外共同捐資方式,按相關規定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如今,多地已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及港澳臺醫生開設診所,一系列政策調整釋放積極信號。
醫療衛生是具有高度公益性的事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這符合我國國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看病需求,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次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有望引入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增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醫療服務供給。與此同時,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外商獨資醫院共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也為患者有序分流、服務質量升級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醫療領域擴大對外開放有機遇也有挑戰,需要通過制度設計和市場監管加以約束。比如,部分人擔憂,外資進入是否會擾亂“三醫聯動”的改革思路,并影響到現有醫院的正常經營。通知指出,這一政策不包括中醫院,也不涉及并購現有的公立醫院,可以理解為著重于“增量”。亦有個別聲音渲染傳染病、器官交易等法律和倫理風險。通知也明確,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守我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等規定,符合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藥品臨床試驗、藥品注冊上市、藥品生產、倫理審查等規定要求,并履行相關管理程序?梢姡瑢ν馍酞氋Y醫院不是“一放了之”,嚴格準入、加強監管、完善追責都不能懈怠。
既要關注“誰來做”,也要著眼于“做什么”,與擬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這一消息同時公布的還有生物技術方面的開放舉措。通知明確,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從事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上述多為高端醫療領域,許多技術尚在探索階段,通過吸引外資有序進入,有利于加強國際研發合作,更好滿足高端醫療需求。從實驗室到臨床,鼓勵各國企業共享發展機遇,對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進步同樣能起到帶動作用。
把更多醫療服務“引進來”,最終是要讓群眾更有“醫靠”,期待此舉能夠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