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校外托管機構俗稱“小飯桌”,一直是雙職工家庭解決孩子放學后家長下班前“管理真空期”的重要途徑。然而,媒體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的“小飯桌”存在消防、健康等安全隱患,缺乏監管,甚至一些經營者在家擺幾套桌椅就對外營業。
“小飯桌”為何亂象叢生
從調查看,各地“小飯桌”的從業門檻較低,規模偏小,很多商戶并不正規,缺乏托管資質,甚至開在居民樓、路邊店鋪,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突出、衛生安全缺乏保障、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違規開展學科培訓等問題,市場亂象叢生,容易誘發安全風險事件。此前,多地就發生過“小飯桌”因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孩子打鬧受傷、學生意外摔傷等案件。【詳細】
“小飯桌”市場亂象頻出,監管乏力是主要原因之一。“小飯桌”涉及接送、看護、餐飲等多個業務,對應著消防、公安、市場監管、衛健等多個部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部門往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行業標準缺失也是制約“小飯桌”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對于“小飯桌”的設立標準、人員配置、餐飲質量等方面尚未有明確的規范和要求,使得一些條件簡陋、服務質量低下的“小飯桌”得以生存,并擠壓了規范經營者的生存空間。【詳細】
“小飯桌”需要納入監管
校外托管不能“脫管”,當務之急,需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協作機制,建立健全“小飯桌”的管理條例和監管機制,合力推進“小飯桌”規范發展。同時,細化“小飯桌”的設立標準、人員配置、餐飲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對于無證經營的“黑戶”,要加大整治、打擊力度,該處罰的處罰,該整改的整改,該取締的取締,形成震懾效應。【詳細】
更進一步來看,破解“三點半”難題、暑期托管難題,不應只有校外“小飯桌”一條路。近年來,從教育部出臺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積極承擔暑期托管服務工作,到各地社區積極招募青年志愿者提供免費愛心托管照看服務,再到基于友好睦鄰和好意施惠等鄰里關系走紅的互助模式,多樣化的托管方式旨在更好滿足家長們的現實需求。以上種種,亟待社會各方積極探索,在實踐中總結有益經驗。【詳細】
讓“小飯桌”成為“安全桌”
“小飯桌”雖小,卻關乎千家萬戶。讓“小飯桌”成為“安全桌”,消除隱患、防范風險,才能呵護市場健康長遠發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臨時學習生活場地。【詳細】
我們期待,校外托管服務更快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更好實現“托管”有人管,孩子不“飯難”,真正讓“安娃之所”變成“安心之所”。【詳細】
(以上綜合南方日報、湖南日報、光明網)
V視角:
@小鑫小花貓:我家孩子平時午飯、午覺,還有晚飯、課后作業,都是在“小飯桌”解決的。
@葉知鸞鸞鸞:“小飯桌”有市場是因為有需求,還是要規范引導,不能搞“一刀切”關閉。
@累累果實:作為家長,希望“小飯桌”既省心又放心。
中國經濟玩編后語:
孩子的安全問題是首要問題。校外托管不能“脫管”,“小飯桌”只有規范發展,才能走得長遠。應當看到,自發生長的“小飯桌”確實解決了很多雙職工家庭的“煩心事”,不少高質量的“小飯桌”也成功“俘獲”了孩子們的心。要把這件好事辦好,既需要各有關部門協同聯動,也有賴于家校共治。在社會各方的呵護下,把一個個“小飯桌”辦得越來越好,讓孩子們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茁壯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