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之以恒遏制“天價”月餅,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8月28日新華社)
看罷新聞,不禁好奇,一塊小月餅為何引起四大部門“垂注”?按理說,市場才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應把市場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而不必麻煩“看得見的手”。月餅市場引來監管關注,問題就出在市場調節失靈上。作為流傳千百年的普通節令食品,月餅應是家家戶戶都吃得起的食物,從來沒有貴到百姓高攀不起。但是近年來,諸如“天下第一月餅12888元”“純金至尊月餅99999元”“標價30萬元的月餅內含一套房”“世界最貴月餅815萬元”之類新聞不絕于耳,引起驚訝也觸發不滿,市場異化到了這種地步,月餅市場被“重點關照”,不是很正常嗎?
問題還遠不止如此,“洋蔥”一層一層剝下來,“天價”月餅至少有“四重罪”:直接吃虧的是消費者,一盒普通月餅成本不過數十元,由于“天價”月餅的攪局,這盒月餅到消費者手上就可能要數百元甚至更多;隱形受傷的是行業,“天價”月餅企業就像一頭闖進瓷器店的“公牛”,追求暴利、擾亂市場,讓老老實實的企業日子不好過;吃啞巴虧的是環境,“天價”月餅往往熱衷于豪華包裝,紙張、木材、金屬、塑料等各種材料都用上,里三層外三層包個嚴實,既造成資源浪費、助長奢靡之風,也違背綠色理念;潛在風險是“四風”回彈,有些“天價”月餅促銷者毫不忌諱自身產品的定位——送禮。每到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前夕,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都照例發出廉潔過節提醒。
誰說只有孫悟空善變?“天價”月餅亦不遜色。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公告,表示要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隨后,月餅市場頻頻上演“變形記”。有的標價499.99元,與500元的“紅線”僅差1分錢;有的單價不超500元,產品運費卻要600元;有的線上定價449元,但注明“拍2為1盒”……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玩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小聰明”。
和“天價”月餅斗智斗勇,必須有謀略、有章法,找到關鍵的問題和問題的關鍵,有的放矢,以期“見血封喉”。從生產環節上著眼,強化源頭治理;從銷售環節上著力,加強市場監測;從消費場景上著手,線上線下等量齊觀;從行業自治上著墨,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在日常監管中注意不要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特別關注重點企業、重要場景。比如,對一些“不聽話”“有前科”的企業重點監測,發現苗頭性問題線索之后,及時督促整改,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對重點電商平臺投入更多監管力量,提高監管“在線時長”。當然,還要狠剎“需求”,緊盯目標客戶,讓人不想收、不敢收。
要打“組合拳”,還要“天天練”。對“天價”月餅整治既要重點發力,也要綿綿用力,以繩鋸木斷之功,讓月餅回歸大眾食品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