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是人設的,好的框框我會跳進去,不好的框,打破它!”不久前的巴黎奧運會上,潘展樂以2金1銀的戰績結束了自己的奧運首秀并打破一項世界紀錄,他耿直、幽默的言論持續被人津津樂道,其中一段“框框理論”也傳為體壇佳話。
“框框”意味著規則,但有時也代表著無形的限制和偏見。巴黎奧運會前和奧運會期間,中國游泳隊因三年前的食品污染事件被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持續攻擊詆毀,運動員頻繁接受反興奮劑檢查。同時,泳壇100米自由泳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被認為“亞洲人黃種人也許不適合”,很難闖入48秒大關,甚至成為業內周知的“定論”。潘展樂強勢奪金后,還被國外知名游泳教練質疑“這在人類能力范圍內是不可能做到的”,引發輿論嘩然。種種不利形勢下,潘展樂破“框”而出,并展現出遙遙領先的“精神狀態”,著實難能可貴,不能不令人心服口服。
“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框框理論”的底層邏輯,在于競技體育的競爭性、規范性,運動員必須為突破自我、突破極限而戰。某種程度上,賽場沒有硝煙卻如同戰場,每一滴汗水都閃耀著堅韌不拔的光芒,每一次沖刺都凝聚著對勝利的渴望。“框框理論”傳遞出的是頂級運動員以我為主的清醒態度,既拿得起也放得下,不在別人的審視和質疑中“內耗”自己,也不自我設限,敢于打破偏見。賽場上,從“不利于我”到“一切發生皆有利于我”,關乎心態,關乎實力,更關乎體育精神。難怪獲得季軍的羅馬尼亞名將波波維奇說:“我們應該祝賀他。人類總是突破極限,只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合適機會而已。”
“框框理論”之所以值得反復回味,在于“泳士”潘展樂的個人魅力,更在于他讓外界看到中國“00后”運動員平視世界、擁抱世界的志氣、銳氣、底氣。這是自強不息的志氣。正如潘展樂所說,要打破別人的偏見,第一是做好自己,第二是拿成績有力地回擊。這是鋒芒畢露的銳氣。“他們給我加油我不可能真的快,他們嘲諷我、詆毀我我也不可能變慢”,充分展現出不被外界所擾、不為挑戰所懼的銳不可當之勢。這是奮勇向前的底氣。
還記得,面對外媒發出的質疑,張雨霏給出的有理有力的反擊:“為什么中國運動員游得快的時候要被質疑?美國運動員拿到8塊金牌的時候,為什么沒有人敢去質疑他?”可謂不卑不亢、令人折服。從一個“潘展樂”,到更多“潘展樂”,我們看到了大國運動員的自信、勇氣與堅韌,更看到了一個自信、活力、開放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