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然而卻有人寄希望于“吃一刀,長高個”。近日,河南一名29歲小伙在一家公立醫院花費十幾萬元接受“增高手術”,效果不甚如意,反而落下了長短腿等各種毛病,著實得不償失。他的遭遇也引發社會對“斷骨增高”的再度關注。
“斷骨增高”也被稱為肢體延長術。顧名思義,它需要截斷部分骨骼組織,輔以專業手段激發人體的生長機能來促使骨骼、神經、肌肉拉長,最終達到增高的目的。早年被用于臨床治療先天畸形、外傷、腫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損或肢體不等長,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身體畸形。而后因副作用較多,原國家衛生部出臺通知嚴控其使用范圍,如禁止用于醫美手術。
從新聞報道來看,男子是在一家公立醫院做的手術。那么,主刀醫生是否具備相關資質,有無事先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又是否對其進行了提醒和警告?醫院和醫生或將承擔法律責任。事實上,因“斷骨增高”而導致傷殘的同類案例不在少數,最近就有女孩花費60萬元到國外做手術,盡管實現了增高,但慢性脊髓炎等疾病也持續剝奪著她的運動能力。花費巨額金錢,最終還要冒著致殘的風險,這份“成長的代價”太過沉痛,誰也經受不住。
更進一步思考,這些悲劇的主人公之所以會產生通過手術“增高”的想法,也可能受到了所謂“腿友”的影響和鼓動。不難發現,近年來借助社交媒體和人際圈子,“身高焦慮”不斷被傳播和放大,加之個別賬號不僅盲目推崇“以高為美”,還有部分話術將身高差異與應聘求職、交友婚戀強加聯系、人為“分級”,鼓吹所謂“多高的女生必須找多高的男生”“1米幾以下的太吃虧”等錯誤觀念,最終使得許多年輕人深陷其中。對此,必須從錯誤觀念入手,正本清源,防止更多人誤入歧途。
個子高并不等同于美,適合才最重要,背后有其科學依據。許多生物學和人類學研究都證明,歷史上存在“以高為美”的部落,也不乏“以矮為美”的民族,與其生存環境緊密相關;進入現代社會,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進步,身高對于日常生活的影響更不明顯,盲目追求身高更像是一種“真相錯覺”。即便本人有執念,也應通過增加運動鍛煉、改善營養狀況等方式科學長高。一方面,這是對生理規律的尊重;另一方面,在鍛煉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或許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