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既是城鎮化發展規律使然,也是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現實所需。以預計,一個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都市圈,必將真正成為人們的優質生活圈、幸福共享圈。
一橋飛架,跨越伶仃洋。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開通。一個月以來,車流量超過300萬輛次,平均每天10萬輛次,承擔了跨珠江口總車流量的近四分之一。交通流量帶來發展增量,深中通道也為珠江兩岸城市、都市圈的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進一步流通按下了加速鍵。這正是我國近些年都市圈發展提速的真實寫照。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近日,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
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既是城鎮化發展規律使然,也是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現實所需。一方面,城鎮化在快速發展中后期,生產要素由向中心城市單向集中,逐步轉為從中心城市向周邊擴散,客觀上要求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2023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超過9.32億人,城鎮化率達到66.16%。如何走好城鎮化“下半場”,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自然就成為了工作的重要方向。
2021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批復了南京、福州等14個國家級都市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發展成果有目共睹。比如,南京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2019年是39997.54億元,2023年已超51000億元。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都市圈發展還面臨城市間交通一體化水平不高、分工協作不夠、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嚴重、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這都需要靠改革的辦法來破除。
從《行動計劃》來看,不論是“全面暢通都市圈內各類未貫通公路和瓶頸路段”,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還是“推動跨城市醫院檢查結果互認”,辦好廣大百姓可感可及的實事;不論是“強化產業分工協作”,使各地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還是“加快市場一體化建設”,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項項重點任務,都是著眼實現區域內的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高水平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圈建設要避免一哄而上。都市圈是城鎮化發展的高級階段,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既不是簡單的“攤大餅”,追求紙面數字好看,也不是百米沖刺,單純比拼速度。這都需要在尊重各城市發展條件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破除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探索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的方法。如此,才能建成各有特色的都市圈。
“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曾經的“鄉土中國”,正在加速走向“城鎮中國”。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可以預計,一個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都市圈,必將真正成為人們的優質生活圈、幸福共享圈。(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向東而望,舒展城市想象
小城鎮發展面臨的問題、議題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