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家政興農,大有可為。期待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通過從事家政服務增收致富,更多消費者也能從中受益,享受到更加滿意的家政服務。
家政服務是朝陽產業,也是民生工程。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2024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25項具體措施,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數據顯示,家政服務業從業人數超過3000萬,其中約90%的人員來自農村地區。母嬰護理、養老照護、收納、保潔……近年來,我國家政服務業蓬勃發展,為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勞動者提供了新機遇。應當看到,家政服務業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契合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離不開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方案》的出臺可謂正當其時。
要讓家政更好興農,首先得解決農村勞動力“出不來”的問題。一方面要促進供需對接。《方案》提出,開展生活服務招聘季活動,及時發布就業用工信息,拓展脫貧人口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就業渠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擴大家政服務供給。而直播招聘就是一個好方法。據商務部統計,去年四季度以來,依托多家互聯網平臺開展的“家政服務招聘季”在全國各地持續進行,參與直播招聘活動的家政企業累計發布崗位14.5萬個,招聘到5.6萬人。
另一方面要加強品牌培育。勞務品牌成為名片,可以讓從業人員就業更加穩定、收入更高、權益更有保障。以走俏京津家政市場的“河北福嫂”為例,從2021年以來,河北累計向京津輸送家政人員5.3萬人次,滿足京津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拓寬了“福嫂”的就業空間。如今,“河北福嫂”已成為北方知名的勞務品牌。下一步,各地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強規范引導,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規模化發展,讓更多有意愿從事家政服務的勞動力順利外出就業。
解決了“出不來”的問題,還要想方設法讓農村勞動力“干得好”。當下,深度清潔、整理收納等高端家政服務日益火爆。家政不僅是體力活,要想干得好,入職培訓不能少。應當說,做好家政服務同樣需要工匠精神,“邊干邊學”“培訓走形式”已行不通。為此,勞動力輸出地要改進培訓方式,讓培訓內容更貼近工作實際。作為家政服務需求方,城市街道社區要積極參與,讓技能培訓內容更接地氣。家政公司也要把目光放長遠些,不能為了培訓而培訓,而是要將實用的培訓作為把好服務質量的第一道關。
此外,確保農村勞動力“留得住”,既要維護好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保障,也要為他們的子女提供人文關懷和生活幫助,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正如《方案》要求,“有效保障符合條件的進城家政服務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引導家政企業建立健全體現技能價值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更好保障包括家政服務員等各類參保人群醫保權益”……只有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才能讓從業人員安心,促進家政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家政興農,大有可為。期待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通過從事家政服務增收致富,更多消費者也能從中受益,享受到更加滿意的家政服務。(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家政興農關鍵在“留得住”
家政行業需要年輕高素質人才“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