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現代化的最重要指標,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等3部門決定聯合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并印發《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引發廣泛關注。
健康素養為何重要?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與其琢磨“治好病”倒不如追求“不生病”,平時“不生病”也不等于“很健康”,健康是一種在身體和心理上積極完滿的狀態,也可看作人與家庭和社會建立的牢固紐帶。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提高全民健康素養,也能一定程度上節約醫療資源,更好服務有需要的人,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降低損失。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目標,如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平均每年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持續提升等,旨在教育引導居民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進一步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離不開高質量的科普宣傳。綜觀《方案》中列出的主要措施,“發布優質健康科普作品”“出版健康科普系列叢書”“推廣健康科普小程序”,等等,其目標是加大內容供給力度,豐富健康科普的形式,讓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公民都能通過自己熟悉的途徑,方便快捷地獲取健康信息和醫學知識。其中,涉及中醫宣傳科普時特別提到推出“灸童”“河洛”等多個系列科普漫畫、短視頻、文創產品,將健康科普具象化、生動化,為古老的中醫文化找到自己在年輕群體中的“代言人”,也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效果。
結合當下的科普宣傳實際情況,《方案》中提到的“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尤其值得關注。近年來,網絡成為健康科普的重要陣地和公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然而就醫療健康領域而言,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創作者隊伍素質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優質的資源對接不到觀眾,嘩眾取寵、危言聳聽的聲音卻吃到了“流量紅利”。“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這樣的“偽科普”胡亂判病、販賣焦慮,對患者不負責任,反而更加傷人。
取締“偽科普”,凈化健康科普網絡環境,一方面要加大對互聯網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監測和處置力度,及時處置辟謠,并依法追究傳播者責任;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多部門聯動,結合電視、廣播、報刊、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廣泛傳播優質權威健康科普作品,把好內容“捧出圈”,真正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還要用好健康教育績效考核機制,鼓勵更多醫療衛生人員、專家隊伍投身健康科普,從而壯大健康教育的人才隊伍。
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并非一日之功。今年6月是首個全民健康素養宣傳月,而健康于個人而言是一輩子的事情,對國家和民族而言同樣需要從長計議。加強協作、務求實效、總結交流,期待優秀的做法能夠推而廣之,將健康科普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