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關鍵,本土的工業基礎與創新驅動力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支撐,是固本興新、以新促本、以新強本,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高地的基底。新時代新征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鞏固傳統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更好肩負起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的使命。
因地制宜,深挖先進制造業內生動力。在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找準定位。各地應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等,精準定位、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培育根植本地能力的產業生態。另一方面,要突出優勢。本地傳統產業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要將發展重心放在轉型升級上,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順應全國發展大勢,同時保持地方特色,構筑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格局。
開拓創新,賦能先進制造業創新實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科技創新對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有很大的支撐作用,是攜手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的關鍵。一方面,要以創新技術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各地需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通過創新體系構建、高端人才培養以及金融體系改革等,引導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打造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前,我國一批企業已在其領域實現了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然而,我國還有一些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存在短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致力走上以自主創新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協同發展,形成先進制造業強大合力。首先要打造優勢互補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模式。發達地區應著重培育并集聚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欠發達地區則應重點發展本地特色行業。其次要打造高質量的先進制造業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空間優勢,基于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可著眼于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發力。再次要打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空間。加大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間的縱深合作,推動跨區域的融合發展。以中部地區為例,鑒于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市場潛力,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與聯動。
(作者均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