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這條目標正確、方向對頭的城鎮化新路,有利于釋放內需的巨大潛力,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以人為本,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必將讓城市的吸引力更強、百姓的生活更好、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有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對宏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作出重要新部署。會議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持續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
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但同時也面臨著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等諸多挑戰。應當看到,我國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后期,城鎮化率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既有利于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強勁動力。
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城市發展活力不斷釋放,服務功能持續完善,人居環境更加優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在此基礎上,繼續走好城鎮化之路,需要準確把握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實踐內涵,充分尊重人的意愿,著眼促進人的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注重城鄉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
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發展是為了民生,民生又連著內需、連著發展,惠民生也是抓經濟、促發展。著眼于此,未來我們要把新型城鎮化戰略和擴大內需戰略有序銜接起來,不斷激發新型城鎮化的消費潛力,拓展投資空間,使之成為提振內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投資方面,要在老舊城區改造等“面子”上做足功夫,積極穩妥推進城市更新,完善便民服務設施,不斷提升城鎮“顏值”。同時,要把新型城鎮化成果共享、幸福宜居的“里子”建設好,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著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短板,繼續加大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的投入,深度挖掘城市人文內涵,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消費方面,不僅要因地制宜優化城市產業生態,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更優質更充裕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使其有穩定的收入預期和消費能力,還要著眼于更好地滿足市民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積極發展服務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通過豐富消費場景、推動供給創新來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如此,方能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尋常煙火氣、朝夕家常事中得以實現,不斷增加幸福質感的成色。
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實踐證明,這條目標正確、方向對頭的城鎮化新路,有利于釋放內需的巨大潛力,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我們相信,以人為本,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必將讓城市的吸引力更強、百姓的生活更好、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有力。(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新型城鎮化:中國式現代化必然之舉
以高質量城鎮化促進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