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結構性減稅降費,是指有重點地減稅降費,將更多減稅資金用在國家發展所需要突破的領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確保政策能真正惠及到需要支持的企業和行業,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實現預期效果。
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直接有效的辦法,也是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我國新增稅費優惠超過2.2萬億元,有效助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這也再次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
“結構性”意味著有所側重。所謂結構性減稅降費,是指有重點地減稅降費,將更多減稅資金用在國家發展所需要突破的領域。這體現出我國稅收政策的靈活性及適應性。可以說,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確保政策能真正惠及到需要支持的企業和行業,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實現預期效果。
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主要是基于這兩大領域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一方面,科技創新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通過減稅降費政策可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為此,有關部門要在落實好去年延續和優化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臺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暢通“政策紅利引導——研發投入增加——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的鏈條,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比如,要堅持把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持續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以稅費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另一方面,制造業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此外,制造業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應當看到,現行的減稅降費政策中,相當一部分和制造業密切相關。比如制造業占據研發主體地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戶數、金額均占全部研發企業的一半以上。今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政策找人”工作機制,確保面向制造業企業的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快享,積極幫助制造業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穩步前行,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力。
對企業來說,將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還要練好“內功”。現實中,一些企業存在經營管理滯后、多元經營沖淡主業等問題,這些都制約著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近年來成功轉型的企業,大多走過一條經歷陣痛、調整方向、創新求變的道路,在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實踐表明,持續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就能助力企業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相信通過結構性減稅降費的精準滴灌,廣大經營主體將會煥發出澎湃創新活力,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也將進一步鞏固和增強。(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結構性減稅精準支持創新
加力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