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僅體現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也是新時代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上好思政課,需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挖掘好、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豐富資源,將其融入教學過程,用以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以馬克思基本主義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契合點,形成特色精神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其蘊含的教育資源,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并極大地豐富了思政課教學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禮義廉恥”“舍生取義”“扶危濟困”的倫理道德追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處事之道,“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精忠愛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以及“止戈為武”“貴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平思想等,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價值理想和內在精神。思政課應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結合課程設置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教育引導青少年深刻理解其蘊含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以新媒體技術為切入點,構建課堂生動局面。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思政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探索“網絡+課堂”“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互動中接受教育。運用短視頻、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形式,拓寬思政課的育人時空,以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思政育人與文化育人協同。比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新的育人環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在思政課堂上呈現出來,營造身臨其境的體驗,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直抵人心。同時,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應用平臺做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相融合的專題,包括推送經典誦讀、歷史典故等傳統文化內容,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以主題活動為承接點,拓寬實踐教育平臺。厚植思政課文化底蘊,需要走出思政小課堂,步入社會大課堂,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使青年學生在把握時代脈搏中確立自身的責任和使命,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但其實踐經驗、社會閱歷都相對欠缺,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因此,要加強實踐育人,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積極引導青年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積極開展現場教學、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等活動。例如,在寒暑假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學習博物館的深厚歷史,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組織“紅色教育”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到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參觀學習。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新時代的思政課要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作者:張艷麗,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任偉,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