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游客,處處皆是風景。”“凌晨2點的高速服務區居然熱鬧非凡。”剛剛結束的中秋國慶假期,人們再次從火熱的旅游消費中感受中國經濟的強勁動能。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
出游熱體現了消費需求旺。這個假期,中秋、國慶疊加亞運熱潮,餐飲、出行、景點門票、住宿等服務消費勢能強勁,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主引擎。全國服務零售日均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153%,迎5年來最旺“十一”,上海、北京、成都、重慶、深圳消費規模位居全國前五。“反向旅游”持續火熱,林芝、萬寧、汕尾、臨滄等住宿訂單量翻倍增長。云南“夜生活”受到市民游客青睞,21時之后的“深夜消費”同比增長247%。演出游、觀賽游等新出游方式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力量。
出游熱體現了市場供給活。各地立足特色資源稟賦,拓展“文旅+”邊界,積極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越來越多經營主體關注到游客對深度體驗的需求,研發好看、好逛、好玩的新產品,豐富了假日旅游市場供給,不僅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拉動消費的增長極。
從出游熱可以看出,文商旅具有巨大的融合發展潛力。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市場服務消費提檔升級,優質供給層出不窮,文化、商業、旅游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讓旅游消費進入“品質需求引導供給創新,創新供給創造需求升級”的良性循環。
當前,恢復和擴大消費需要有力抓手。要充分發揮文化、商業、旅游三大領域在促消費中的積極作用,從需求側著手,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消費體驗,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
要打好組合拳。《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規劃的出臺,強化了頂層設計,為文商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要看到,游客體驗不僅依賴于傳統的旅行服務,更與本地生活服務、基礎設施、商業環境等息息相關。各地應多措并舉,聯合聯動,持續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治理方式、服務質效的全方位系統性變革。
要敢走跨界路。近年來,文商旅融合的新品牌、新項目、新場景不斷破圈。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的內涵和價值,也讓企業實現了更全面、多元的發展。比如,北京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以歷史文化、人文元素、運河商業、水上體育賽事等豐富文旅產業,輻射帶動運河沿線文化和旅游資源,成為集休閑、度假、體驗和購物于一體的國家級旅游景區;廣州“2023超級文旅嘉年華系列活動”匯聚了各種廣府文創、創意手工、潮玩、非遺體驗、樂隊表演等內容,走進廣州各大商圈、公園、景區,成為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實踐。今后,文商旅融合發展還要逐漸從“跨界化”向“無界化”演進,形成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和價值。
要挖掘新場景。如今,人們的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旅游休閑活動可以是追尋詩與遠方,也可以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餐館吃頓晚餐,或是到菜市場體驗人間煙火。面對持續旺盛的旅游消費需求,旅游行業不能只盯著美麗風景,還要打造更多消費新場景。吃、住、行、游、購、娛等每一個環節都大有文章可做。要全力整合各種資源要素,串點成線、握指成拳,推動文旅自循環向“旅游+”“+旅游”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姜天驕)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