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市場健康發展,各方都會獲利。網上購藥,便利與安全不是“單選題”。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期待政策給力、監管有力、平臺努力,讓人們享受到更好的購藥服務。
遇到頭疼腦熱,手機一鍵下單,藥品很快送到家……近年來,一些藥店開展網上藥品銷售業務,并配備快捷的物流服務,讓網絡購藥像網絡購物一樣便捷!盎ヂ摼W+藥品流通”,新業態打開了廣闊的市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2022年,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網絡銷售額已達2924億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3500億元。
新業態帶來“黃金萬兩”,也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應當看到,藥品不是一般商品,相比線下購藥,很多人在網上購藥時很難得到醫生或藥師當面指導,如果用藥不當,可能會出現用藥安全問題。此外,藥品網絡銷售主體類型多、數量龐大,“魚龍混雜”的現象時有發生,監管難度比實體藥店更大。
老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新業態雖是后來者,但依法規范不能姍姍來遲,必須適時跟上,把法律短板盡快補齊,并在變化中不斷完善。正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均已出臺了專門的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主要明確了監管部門、經營企業和第三方平臺的法律責任,強化網絡銷售監測、發現案件調查處理的相關規定,強調安全風險控制的相關措施,要求對網售全過程強化質量管理。
以“網售處方藥”為例。按照線上線下一致性原則,為引導在線購藥回歸“先方后藥”,去年出臺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從藥品網絡零售企業入手,要求在處方藥銷售主頁面、首頁面不得直接公開展示處方藥包裝、標簽等信息;通過處方審核前,不得展示說明書等信息,不得提供處方藥購買的相關服務。也就是說,患者無法根據頁面信息自行選藥,必須問診開方后才能獲得更完整的信息。
當然,完善法治要一直進行下去,加強網治也不可缺少。關于網絡銷售藥品,上級部門要對網絡銷售企業和主要的第三方平臺實行全覆蓋的網絡監測。不久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4起藥品網絡銷售典型案例,涉及部分平臺的入駐商家,違法違規行為主要為無證銷售藥品、未遵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經營活動、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等。
從公布的案例中可以得知,涉及的平臺都是大企業。這也再次說明,第三方平臺必須擔負起管理和監督責任。人們對網上藥店寄予厚望,是相信它能為人們提供更多選擇,讓買藥更方便、價格更透明。這既是平臺經濟良性運行的基礎,也是人們愿意對成長中的互聯網平臺抱以善意的原因。平臺若對那些違法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便一段時間內能夠獲得高額收益,也終將損失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此,“有錢有人有技術”的大平臺理應帶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入駐商家的合法資質審核和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工作。
事實早已證明,市場健康發展,各方都會獲利。網上購藥,便利與安全不是“單選題”。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期待政策給力、監管有力、平臺努力,讓人們享受到更好的購藥服務。(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強化網絡售藥安全監管
夯藥品網售監管:“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