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中經評論:共守“舌尖上的安全” 共享美好新生活

2022年08月29日 16: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梁瑜認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只有人人行動、人人盡責,才能最大程度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由此讓每一個人受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8月29日,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曾經,人們只愿“吃得飽”,一碗米飯配點兒咸菜就是一頓;如今,“健康”早已站上“C”位,一小碗飯搭配葷素菜肴已是尋常。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從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健康拓展。如何吃得更放心、更營養、更安全,是人們的新追求。

  應當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完善“最嚴謹的標準”,強化風險監測和評估,持續改善了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55項,包含兩萬余項指標;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監測已覆蓋99%的縣區;我國18-44歲居民身高顯著增加。

  不過,當前,食品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也帶來了新的食品安全問題。比如,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深諳人們的健康養生心理,在自己的產品外包裝上標注“零添加”“無添加”等字樣,誤導消費者;數字化時代,“舌尖上的謠言”傳播速度更快了,極易引發消費者恐慌,給相關產業帶來損失;還有近年來網絡銷售、網上訂餐等新業態風風火火,也給監管帶來了新挑戰。

  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關注,敏感度也更高,有時可能只是局部地區的個案,或比例很小的不合格率,處理不好就會釀成系統性風險,影響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而食品安全是系統性工程,向上可以追溯到食用農產品、農藥、種子等“三農”問題,向下可以延伸至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及餐飲服務等行業。因此,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科學共治,共同發力,把好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食”字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良”,食品安全考驗人的良心。其實,種植的農產品是否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食品的生產過程及存儲、運輸等環節是否安全,食品含有多少添加劑,生產經營者自己是最清楚的。只有讓相關企業真正負起責任,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因此,要引導食品企業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加強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嚴把食品安全關,進而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

  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食品監管部門也要主動作為,善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擰緊食品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全過程的“安全閥”,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同時,還要提高違法成本,倒逼生產經營者循規蹈矩。2021年,全國首個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浙食鏈”在浙江上線運行。消費者掃碼可知生產加工、檢驗檢疫等信息;監管部門可追溯食品流通鏈路,鎖定出售商家。這一創新之舉,為智能化監管做出了有益探索。

  對于公眾來說,則要少一些輕信盲從,不轉發未經查證的信息,不為謠言“擴音”。這就要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引導人們自覺遵法守法,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和維權能力。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只有人人行動、人人盡責,才能最大程度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由此讓每一個人受益。(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食品安全不能止于口頭

     食品安全沒有雙重標準

(責任編輯:李焱)

精彩圖片

中經評論:共守“舌尖上的安全” 共享美好新生活

2022-08-29 16: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