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保持有力度的信貸投放,正是呵護市場主體、穩定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增強信貸投放,不是為了增量而增量,而是要實現結構性增量,著力支持實體經濟,重點投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
近日,人民銀行召開部分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在部署推進當前和下一階段貨幣信貸工作時,會議強調,主要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要強化宏觀思維,充分發揮帶頭和支柱作用,保持貸款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這表明央行將進一步增強信貸投放。可以預期,下半年,央行將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做好“精準滴灌”的同時,持續增加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
強信貸就是穩增長。金融是經濟的血脈。信貸是金融向實體經濟輸血的主要方式。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受需求收縮影響,當前市場主體資金鏈緊張,需要金融持續輸血。此時,保持有力度的信貸投放,正是呵護市場主體、穩定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今年以來,信貸投放力度較為強勁。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7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4.35萬億元,同比多增5150億元;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廣義貨幣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毋庸置疑,強有力的信貸投放對第二季度經濟強勢回升形成了堅實支撐。
從第二季度的數據看,經濟回升態勢已經形成,但還存在問題和短板,需要持續鞏固。勢要起而不可落。在鞏固經濟恢復勢頭的關鍵時刻,信貸投放力度只能增強,不能放松。然而,7月當月信貸投放表現不夠理想。央行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7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7.0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1.3個百分點。面對這種情況,持續增強信貸投放是必然的政策選項。
保持強有力的信貸,既需要金融機構有貸款意愿,也需要實體企業有貸款需求。利率是“資金的價格”。而對于價格變動,市場主體總是會及時做出反應。提振實體經濟貸款需求,還要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數據顯示,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16%,比上年同期低34個基點。根據8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分別較上月下行5個基點和15個基點。這釋放出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的強烈信號,有助于形成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的市場預期,從而提振信貸需求。
值得強調的是,增強信貸投放,不是為了增量而增量,而是要實現結構性增量,著力支持實體經濟,重點投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此外,利率下降的同時,應注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如果沒有充裕的流動性,隨著信貸投放總量的增加,實際利率就會抬升,從而抵消之前降低貸款利率的效果。對此,需要未雨綢繆。(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財政貨幣政策有效協同提振需求穩增長
加速助力穩增長 貨幣政策須總量結構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