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億萬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力量。好政策就要落地落實,整治涉企違規收費的力度大一些,市場主體的負擔就小一些,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也就更足一些。
助企紓困,除了及時送去“真金白銀”,還得大力清理“淤泥路障”。近期,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集中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
整治涉企違規收費,是有關部門“年年抓”的工作。以2021年為例,市場監管總局開展“治理涉企收費 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共檢查收費單位9.89萬家,共發現涉嫌違規收費金額125.2億元,已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
雖然“年年抓”、有成效,但也要正視,“三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涉及直接經濟利益,總會有人“心癢難耐”。比如,有的收費主體利用優勢地位自設收費項目、自定收費標準,部分服務項目收費過高;又如,有的金融機構利用信息優勢讓企業承擔本應由銀行自己承擔的評估費、服務費、證明費等。特別是在當前著力為企業減負的大形勢下,還出現了一些收費主體不落實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等問題。
今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全年退稅減稅規模約達2.5萬億元。應當看到,一些地方的涉企違規收費行為嚴重阻礙政策紅利的傳導路徑,使部分惠企政策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紙面上紅利”。當下,一些企業的日子本就不好過,被“薅羊毛”后,受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本身,還有無數職工及其家庭。從這個角度來說,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就是國家給廣大市場主體“做主”,為民生托底。
也正因如此,這次行動的很多舉措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一方面,整治涉及內容更廣。行動不僅整治涉企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還要督促檢查對國家和各地出臺的收費減免政策的落實情況等。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協同治理。工作中注重各地和部門協同聯動,采取分領域分地區自查、聯合抽查檢查等方式進行綜合整治,對發現的問題采取市場監管、行業監管、信用監管等方式實施聯合懲戒。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行動還公布了12381、12315兩部熱線電話,接受社會對涉企違規收費問題的投訴舉報。
當然,涉企收費規范與否也是衡量地方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和投資者是可以“用腳投票”的。究竟是以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為地方政務服務水平樹立口碑,形成正面激勵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使市場主體“輕裝上陣”,還是急功近利、涸澤而漁,讓投資者“望而卻步”、市場主體“負重前行”?相信真正有責任、有擔當的地方政府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作為經濟運行的“細胞”,億萬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力量。好政策就要落地落實,整治涉企違規收費的力度大一些,市場主體的負擔就小一些,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也就更足一些。(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整治涉企亂收費為企業減負紓困
加快落實租金減免,護好經濟“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