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從目前來看,仍要抓住發展的各項有利條件,確保經濟穩健增長,努力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任務。而從長遠來看,只有扎實推動政策落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速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頂住新的下行壓力,始終掌握發展主動權。
“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要失去信心。”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國內環境一些超預期變化,我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積極應對困難挑戰,努力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在合理區間。從下階段走勢來看,雖然短期經濟運行存在一定壓力,但全年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仍有不少有利條件。
判斷我國的經濟運行趨勢,不僅要看速度,也要看質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7.5%、35.4%;高技術服務業中,信息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1.3%、19.0%。創新發展態勢持續,產業升級帶動作用明顯。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轉型升級效果不斷顯現。與此同時,我國發展階段發生變化,綠色發展穩步推進,相關行業快速增長,市場對中高端產品需求增加,產業升級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此外,經濟下行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產業升級。從當前疫情態勢及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看,受到國內需求提升存在難度、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短時期內通過整體經營來提高利潤存在難度,而通過增加創新投入和數字化轉型來降低成本則更為可行。
面對波詭云譎的形勢變化,中國有足夠大的政策空間、足夠多的政策工具、足夠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從2016年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點燃轉型發展“引擎”,到今年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將科技改革成果上升到國家法律制度層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與此同時,年內計劃加大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設力度,并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隨著越來越密集的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各項改革舉措進一步落實,傳統行業改造升級、新興行業創新發展的勢頭將更加凸顯,產業將不斷向著中高端邁進。
當然從目前來看,仍要抓住發展的各項有利條件,確保經濟穩健增長,努力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任務。而從長遠來看,只有扎實推動政策落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速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頂住新的下行壓力,始終掌握發展主動權。(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開局總體平穩 推動中國經濟勇毅前行
保持定力 實現經濟穩步提“質”合理增“量”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