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始終離不開科技進步。
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強調“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制度體系,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會議同時強調,“要優化科技力量結構,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踐行頂層設計,資本市場有著自己的路徑選擇。通過加大注冊制改革等政策和制度供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激發主體創新活力,提升由科技至產業的轉化效率——這是資本市場從自身職責使命出發,對于“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給出的“最優解”。
目前,中國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交匯期。數據顯示,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從2012年的不足53%上升至2020年的逾60%,科技進步通過落地于產業發展,真真切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當然,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金融賦能,其中,資本市場更是大有可為。
從融資特點來看,科技企業技術迭代快,資金消耗大且輕資產運行,作為直接融資主渠道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無疑與其最具“適配性”。而且,鑒于科技創新產業化的風險較高,資本市場擁抱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還在于,可以為其承擔合理的試錯成本。
資本市場深改也在科技領域下了先手棋。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提前布局服務科技創新: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注冊制改革,向硬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效融資敞開了大門;證監會也多次強調,“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如今,資本市場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成效可謂“數據可見”:從行業分布看,上市公司逐步涵蓋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家數占比從2016年底的33.13%上升至逾42%。而且,2020年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總額已經突破萬億元,且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看,全年也將實現快速增長。可以說,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穩步提升。
此外,資本市場為了與科技創新更加適配,也在不斷自我創新和優化。例如,科創板對于未盈利企業上市的包容,實際上是根據科技企業發展特點進行的量身定制式服務;北交所IPO的相對低門檻,則是不斷增強制度的包容性、普惠性,促進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
同時,在與科技創新的互動中,資本市場也深深受益。科技創新企業是先進生產力投射于實體經濟的微觀細胞,其登陸資本市場,對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義重大。
上市公司的質量提升將帶動投資者結構的優化和財富獲得感的實現,促進資本市場擁有更高水平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從而促進科技創新體系夯實建設基礎、積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