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魏釗攀認為,加強相關理財產品的監管,讓“雪球”們合規發行、平穩運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一己之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投資者、市場主體和監管層多方形成合力,加強全鏈條、全流程風控管理,金融衍生品市場才能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金融體系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年化票息15-20%”“保本高收益”“投資進出自由”……今年3月以來,一款名叫“雪球”的理財產品在金融圈悄然走紅。這款產品全稱為“雪球型自動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憑證”,是場外期權模型的一種,其獨特的產品結構和推介噱頭令投資者和投機客紛至沓來,也讓場外衍生品市場在短時間內得以迅速擴容。據業內人士預計,“雪球”產品的市場規模或達到千億元量級。
耀眼的市場數據和靚麗的增長曲線固然令投資者心曠神怡,但風險與收益的正相關性也在警示我們,對“雪球”理財產品務必予以審慎對待,不能在盲目的情況下趨之若鶩,因為在其熱銷的背后可能潛藏著無法控制的投資風險,需要投資者、券商和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近日,在“雪球”持續脫銷之際,監管部門及時出手“敲鐘”,要求券商強化“雪球”產品風險管控,并提醒該產品存在的一系列風險。作為券商創新的一部分,“雪球”等理財產品的推出對于提高市場流動性、推進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固然大有裨益,但在當前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我們務必要強化風險思維,把握好監管與創新的辯證關系,做到金融監管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以嚴格的風控措施為炙熱的“雪球”降溫,為投資者權益鎖上“安全閥”。
一是守好“入口關”,加強投資者準入及適當性管理。“雪球”等理財產品作為金融衍生品,就意味其具有較強的聯動性和跨期性,不少投資者就是看中了其“較低虧損概率”的結構設計,卻忽略了市場單邊下行、無法及時敲出等問題可能帶來的巨大投資風險。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壓實銷售機構責任,督促券商在銷售理財產品時進行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審查和產品風險揭示,幫助投資者厘清產品性質和損益可能性,避免盲目投資可能累積的風險隱患。
二是管好“產品關”,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基于當前“雪球”產品敲入、敲出觀察日的結構設計和期權產品的固有屬性,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性實則很小,但行情急劇波動時卻損失無限,作為銷售機構的券商也存在對沖不充分、表內虧損等風險點。監管部門亟需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倒逼券商采取行之有效的風控措施,通過加強風險敞口限額管理、更新場外期權風控指標和建立應急處置機制等方式下好“先手棋”,以完善和高效的事前管理為理財產品的風險管控掃除“盲點”、打通“堵點”。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加強相關理財產品的監管,讓“雪球”們合規發行、平穩運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一己之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投資者、市場主體和監管層多方形成合力,加強全鏈條、全流程風控管理,金融衍生品市場才能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金融體系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魏釗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矢志創新 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 向違法違規“造富”的市場亂象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