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因為這句話,央行工作論文《關于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實實在在火了一把。經濟學論文里一句無足輕重的表述卻導致了一場教育爭論。
理工科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中國進入近代以前的文化,排斥理工科,以致自然科學先是在西方文明土壤中茁長成長。曾經“更多關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清朝士大夫,斥責來自西方的先進的思想和科技器物為“奇技淫巧”,緊接著就是被西方國家的堅船利炮轟得自我懷疑。中國的現代化歷程,也是理工科教育的引入、發展、壯大過程。中國當下進行的科技強國、自主創新,需要數量巨大的理工科人才。相當數量的理工科人才,正是中國跨域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條件。
但理工科重要,并非意味著文科不重要。我國越來越強調文化自信,它是一切自信的基礎,就中國實際來看,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大多還是文科范疇,如果讓當下中國人與傳統文化割裂,等于是失去了民族復興的文化根脈。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沒有雄厚人文精神,自然科學也會失去長足深遠發展的根本。
否定文科教育而只是一味地發展理工科教育,后者很容易走向歪路、邪路。目前世界上理工科強的大學,文科學科往往一樣的基礎扎實。文科教育中的悲天憫人思想,可促使科學家秉承科學倫理堅持造福人類理念。而事實上,越是大科學家,往往越是飽含人文修養。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國學修養深厚,從中悟出“宇宙之美”的觀念,從而提出天才想象的數學瑰思。
再也不能回到“讀書人滿口之乎者也”的過去,理工科教育對國家工業化、現代化至關重要,但文科教育一樣要大力發展,為何這些年名校有“精致利己者越來越多”之說?為何國家花費巨大培養人才最后卻出國一去不返?文科教育,正是要補上理工科教育匱乏的“精神之鈣”。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