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話題#建議公務員考試打破35歲門檻#沖上熱搜第一。有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很多35歲以上者在二次就業時遇到年齡歧視,并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要求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不久前,也有媒體報道稱公開遴選公務員35歲是道坎,如果一名干部超過30歲才成為基層公務員,那么服務年限滿5年后,就已經失去了參加遴選的資格。
職場“35歲”現象并不新鮮,與之相關的公共討論已有多輪。不過,先前有關討論多聚焦于企業對待35歲以上應聘者的情況。不少企業尤其是新興互聯網公司片面地追求員工年輕化,在招聘時明里暗里設置年齡門檻,導致一些“大齡求職者”要么無法投遞簡歷,要么投了簡歷也被篩除。在一些公司,職員工達到35歲時,如果還沒有進入管理層,也面臨被淘汰、“優化”的危機。
盡管對不合理的用人年齡門檻多有呼吁,但由于招聘是市場化行為,即便堵住了用人單位公開“年齡歧視”的口子,也很難阻止他們通過隱蔽方式區分求職者的年齡。因此,從根本上改變社會觀念,扭轉對35歲及以上求職者的年齡偏見,才能推動形成正確的招聘文化。
取消公務員錄用不合理的年齡門檻,無疑能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公務員錄用不能單純地以市場為唯一導向,更不能像企業一樣主張“狼性文化”。兼顧各方利益、協調社會關系,是公務員錄用不能忽視的方面。比如,在一些國家機關的公務員招考或遴選時,往往要求具備相當年限的基層服務經驗,如果再提出年齡限制,就會讓不少人失去報考機會。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考生必須精心做好人生規劃,不浪費一年時間,才有機會順利報考。
社會對取消公務員錄用的年齡門檻呼聲強烈。根據媒體發起的網絡調查,絕大多數投票者支持取消公務員考試的年齡限制。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務員系統,其本職就是維護公共利益、做好公共服務,有理由對這種社會需求進行反饋。
隨著人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很多30多歲的求職者本身離開校園沒有太久。如果生硬地將他們拒之門外,會辜負他們通過教育來實現在社會中不斷上升的努力。而且,現代社會人才流動頻繁,切換職業賽道更是常態,35歲這個年齡既積累了相當的從業經驗,又正處于年富力強的時期,理應在用人市場獲得與其真實價值相匹配的競爭力。很多35歲的工作者,無論在心態上還是精力上都很有彈性和韌性,有能力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深,延遲退休已進入計劃實施階段。延遲退休意味著勞動者有更長的工作年限,相應地,對勞動者職業階段的理解也要做相應的調整。如果一到35歲就把人才在職業軌道上“鎖死”,員工只能在一個用人單位待著,不敢輕易跳槽,一方面不利于激活人才價值,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員工在現有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業績。當“混資歷”成為一種既定事實,對更年輕的員工而言也有弊無利。
當然,公務員招錄考試的制度設計一要講科學,二要追求公平公正。放開年齡限制,不意味著放松對公平的要求。要防止一些人在年輕時享受了高薪,臨近中老年時想方設法進入公務員隊伍,追求公務員職業相對完善的福利保障,卻不打算在公職崗位上輸出價值。不管是對待哪個年齡層次的公務員,考核考評都要遵循同樣的標準,不宜因為對方年齡大而網開一面,降低尺度。
歸根結底,讓選人用人以實際能力為指向,才能實現合理的人才資源配置。對公務員隊伍如此,對企事業單位也是一樣。呼吁公務員報考放寬或取消年齡限制,是對社會觀念的有力撥正,讓廣大勞動者在就業市場更安心,也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