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佛山是如何堅持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近日,記者采訪了長期跟蹤研究佛山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解碼佛山樣本,透視全球制造業新格局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記者: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從佛山的實踐,我們感受到了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努力,也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力量。您認為佛山實踐最寶貴的經驗是什么?
張燕生:佛山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做法,值得總結推廣。佛山是一座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制造業大城,這些年,佛山大力宣揚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將之視為照亮佛山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雙子燈塔。佛山制造業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板。這片土地創造的工業總產值位列全國前茅;它面對轉型與挑戰曾摸索出不少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經驗;其在制造業規模和質量均衡發展方面的探路,更對中國制造有著鮮明的啟示意義。
2020年,佛山經濟增長成功實現扭負為正,在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堅實基礎上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這與佛山始終堅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分不開,這是一座制造業大城保持戰略定力的充分體現,也是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最堅固底盤。在歷史上,偏離制造業發展的國家,都很難走遠。佛山人無論是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還是推動服務化、知識化、數字化,都不偏離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這種戰略定力是很值得學習的。
佛山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學以致用,并取得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一是佛山堅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和產業基礎能力不動搖。近年來,佛山堅持推動制造業從代工貼牌轉向自主知識產權,從產業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從“汗水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佛山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國內各制造業名城,難能可貴。二是佛山堅持發展工業服務和生產性服務業不動搖。佛山從2009年開始探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與綠色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了我國制造業轉型發展的“佛山特色”。
記者:從“佛山制造”走向“佛山智造”,如何從佛山實踐中深入理解“創新”的重大意義?
張燕生:我們調研時發現,從“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是脫胎換骨的轉型。佛山市委、市政府發揮黨組織的堅強核心堡壘作用,構建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和諧發力的體制條件和發展環境,營造全社會尊重創新、尊重企業家、尊重工匠的和諧氛圍。前年我和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交流時,他就提到,2011年美的的開工率不到40%,為擺脫困境,美的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一次壯士斷腕的大手術”。恰恰是這種遠見和魄力,2020年美的不僅營收排名居于世界500強的第307位,而且迎來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事實上,從“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佛山還面對很多困難。如佛山沒有一流大學,沒有一流科研院所,沒有一流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沒有一流開發和試驗研究的龍頭企業集群,怎么才能夠破解創新的支撐體系、要素創造和發展環境困難?佛山克服重重困難構造企業創新發展所需要的創新鏈。如重視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合作平臺,建立中德工業服務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打造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己任,開展全方位創新合作;如學習借鑒德國佛朗霍夫協會的經驗,構建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佛山有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創新應用場景和需求,有鍥而不舍堅守制造業的精神,有一大批保持大城工匠傳統的合格員工隊伍,是真正能夠沉下來解決一些“卡脖子”問題的地方。佛山營造了一個能吸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的制度環境、生態系統,帶動全球的創新資源開展合作,形成一個跨境創新網絡。
記者:后疫情時代,您對佛山的未來有什么研判建議?
張燕生:佛山的特點之一是草根經濟多,經濟結構多樣性特色鮮明,因此疫情對佛山經濟初始打擊很大,比如餐飲、旅游、酒店、會展等生活性服務業受到重創。但是佛山的內生性增長特點,表現出社會和企業自救的能力非常強,如企業之間的協同自救,行業協會和企業之間的互助自救,企業、行業協會和社會之間的合作自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公共自救等,因此佛山能夠扭負為正,并且增長加速。如線下貿易不行了,馬上改為線上直播帶貨。由于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和保持市場經濟活力,視制造業為發展的根和魂,佛山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加快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佛山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過程中,開始了新一輪轉型。如過去佛山順德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三來一補、代工貼牌,占了73%的土地,卻只貢獻了4.3%的稅收。從2018年開始,順德區開始告別前40年土地管理模式,探索新30年土地管理模式,對占地13萬畝的村級工業園開始進行升級改造,預計在2021年7月建黨100年前完成村級工業園改造工程。這標志著佛山開始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為未來30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準備好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和數據資源。作為一座具有創新基因的制造業城市,佛山非常明白自己過去做什么、現在做什么、未來要做什么。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