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像一面鏡子,充滿了愛恨情仇,反映了社會百態。股市不一定是經濟晴雨表,但一定是百變人生圖——喜也,悲也,皆在其間。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需要股市?因為我們向往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是虛幻的,要有不斷增加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即經濟需要不斷增值。稀缺資源實現增值,需要跨越時空的合作。股市是自由人的自由資本聯合,是跨越時空的資源配置。其目的在于:通過改善資源配置,創造美好生活。
股票是折現器。在正常成長的股市里,我們買某只股票,是看中了企業的資產價值,看中了企業未來收入流的持續增長能力。企業正是以這種能力作抵押,發行股票,募集資金;股民正是相信這種能力,才拿出真金白銀,分享未來企業增值的成果。股民的原則是“用腳投票”:好則買,壞則賣。由此,股市成了經濟的晴雨表。
股票市場是自由的,自由選擇是你的,自由選擇的代價即風險也是你的。股票是風險配置機制,把風險配置到能夠承擔并且愿意承擔的人身上,有能力、沒有意愿不行,有意愿、沒有能力也不行。所以,股市不能有、也不應該有賭徒心態。
當前股市充滿著賭徒心態,不少時候并沒有成為經濟的晴雨表。任何現象都有其源頭。我國股市發展史,是一部企業資金來源變遷史。傳統體制下,企業經營資金靠財政撥款;當財政自身困境無能為力時,20世紀80年代“撥改貸”橫空出世,企業經營資金靠銀行;當銀行不良資產急劇上升時,股市應運而生,當審批制上市配額成為無償圈錢的權力時,企業經營資金靠股民。正所謂,企業改革,吃完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社會(股民)。這也是為什么股票不分紅的原因。
與之相伴隨的股市,必然是一級市場(發行市場)定價過低,二級市場(交易市場)投機過度。上市競爭,演變成上市配額競爭,一副錯綜復雜、千姿百態的尋租路線圖就呈現在人們面前。
為企業資金紓困,是股市的起點,卻偏離了正常股市的起點:為企業增值。一旦股市與經濟路歸路、橋歸橋,各自獨行,股票市場就是沒有纖繩的風箏,小道消息滿天飛,左右股民選擇,進而影響股市走勢。在人人爭做賭徒的股市,“瘋牛”和“瘋熊”必然快速轉換。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股市本來就應該是、也必然是經濟的晴雨表。股票與經濟各自獨行的狀態不應出現。
市場的基本特征是進出自由。上市是自由的,只要符合《證券法》《公司法》;一旦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就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義務,不能欺騙股民,不能說謊話,否則法律侍候,且該分紅時就分紅。退市是自由的,當信息披露等可能成為發展阻礙時,大股東收購自家股票到一定比例或其他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就退市了。當然,公司經營太差,股民的臉色肯定很難看,破產倒閉可能也就不遠了。你上你的市,我退我的市,市場是動態的,充滿著新鮮血液,也就有了活力。
當公司在股市進出自由時,股民用手投票,選擇值得投資的股票,或短期換換手,或長期做股東。十年陳股香,或將姍姍而來。真正股權投資的時代也將逐步到來。
上述理想場景的制度支撐是注冊制。股票發行上市實行注冊制,是一個正式的市場洗禮。沒有這個洗禮,那就不是一個正常成長的股市。這一制度變遷是痛苦的。對股市影響,短期而言,也許神仙才知道;就長期而言,這是股市宣言:一定要做經濟的晴雨表。注冊制必然引起陣痛,但為了股市正位,這種成長的代價是必需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股市全面實行注冊制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系暨南大學投資咨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