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廈門: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2020年10月13日 15:00   來源:中國改革報   王健生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王健生

  今年10月7日,廈門經濟特經區迎來40歲生日。1980年的這一天,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廈門湖里地區劃出一塊2.5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立經濟特區。廈門,與深圳、珠海、汕頭一起,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

  40年來,廈門勇于實踐、敢于突破,在體制改革的“試驗田”追風踏浪,在對外開放的“窗口”放歌逐行,勇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排頭兵,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地處海防前線的海島小城華麗轉身,蛻變為高素質高顏值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對外開放共贏世界

  “廈門,寓意‘大廈之門’,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對外開放之門,衷心希望把這個對外開放之門建設得更快些更好些。”1986年6月,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說道。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廈門以海洋般的開闊胸懷,吞吐著世界的風起潮涌,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大。

  率先引進國外資本、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率先實現了從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到自貿試驗區的迭代升級……40年來,廈門不斷提升開放的雙向輻射功能,成為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的一個重要節點和國際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

  開放成了廈門的鮮明底色。

  幾組數據勾勒廈門開放圖景。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到廈門投資創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8億美元,63個世界500強企業在廈門投資114個項目,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市約70%的工業產值、60%的經濟增長和40%的進出口。截至目前,廈門企業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1328個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53.3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138億美元。40年來,廈門貨物貿易年均增長19%,“廈門制造”已銷往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占據全省半壁江山,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

  幾個實例彰顯廈門開放成果。廈門加快建設通達全球的國際交通網絡,將航空網絡擴展至歐洲,并實現了對大洋洲、北美洲的覆蓋;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現已成為全國四大郵輪母港之一;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及金磚國家的互聯互通,促進雙向貿易強勁增長,人文交流的紐帶緊密連接;中歐(廈門)班列開通至歐洲、中亞及俄羅斯三條國際貨運干線,主要通達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并實現與東南亞地區海鐵聯運,構建起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在今年9月8日舉行的國際投資論壇主旨大會上,來自各國的政要代表通過視頻表達了從廈洽會平臺尋求商機、攜手合作共贏的愿望。同日傍晚,來自35個國家的60多位駐華外交官聯袂出席2020廈洽會駐華外交官招待會,共謀合作良機,聆聽廈門與世界開放合作的聲音。在危機中尋覓商機,在迷霧中撥云見日,廈洽會主動作為、勇當先鋒的背后,彰顯的是廈門以開放包容的胸懷不斷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勢的決心。

  特區設立40年來,廈門愛拼敢贏,大膽探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改革創新敢闖先試

  改革創新,是經濟特區的根和魂。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創新是關鍵的一招。

  偉大的變革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波瀾壯闊的畫卷。而歷史,透過一個個重要時刻,為其標注下鮮明的印記。

  1981年,湖里荒地一聲炮響,揭開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帷幕;1982年,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印華地磚廠落戶湖里加工區,成為外商進入廈門經濟特區的“第一只探路螞蟻”;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習近平總書記向海內外嘉賓推介廈門,稱“廈門的發展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所走過歷程的一個縮影”……廈門特區紀念館,一幅幅歷史畫面,點燃了廈門兒女的澎湃激情,匯聚起萬眾同心的磅礴力量。

  秋日的陽光,溫暖明亮。白色的“鷺江號”游艇,靜靜地停靠在廈門特區紀念館。

  “鷺江號”見證了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與繁榮,許多當年與特區建設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都醞釀于“鷺江號”上。1984年2月,鄧小平到廈門視察,乘坐的就是“鷺江號”。視察期間,他寫下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也就是在那之后,根據小平同志的提議,廈門經濟特區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131平方公里。從此,廈門的發展擺脫了特區地域狹小的束縛,闊步前進。小平同志這句飽含期盼的“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也一直激勵著特區人民不斷開拓進取,奮勇前行。目前,廈門經濟特區已擴至全市1699平方公里。

  40年來,廈門先行先試,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為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近日參加“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獨特而成功的改革實踐。

  作為廈門經濟特區初創時期的領導者、拓荒者、建設者,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在這片充滿激情的創新創業熱土,直接參與領導和主抓了經濟特區建設初期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特別是主持編制了中國地方政府最早一部縱跨15年的指引特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開啟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為廈門注入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改革基因,樹立了久久為功、持續奮斗的生動典范。

  40年來,一代又一代廈門特區人堅決扛起為改革探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在國企改革、要素市場、行政管理等諸多領域探索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改革舉措。

  2015年,在尚未有國家頂層設計及全國現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廈門大膽改革創新,率先在自貿試驗區推行“三證合一”改革。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的“三合一”大大壓縮了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時間成本。隨后,廈門自貿片區的經驗推向全國,“三證合一”演進為涉及幾十個部門的“多證合一”,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辦證時效與體驗。

  以營商環境為切入點,推進廈門經濟特區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廈門對照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實施99項改進任務,“以評促改”,累計推進六輪審批制度改革、三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時效走在全國前列。

  經濟特區本身是改革的產物,也是改革的“試驗田”。廈門改革開放的道路,就是一條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前進的改革創新之路,就是一段“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的歷程。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是廈門改革創新的一塊“試驗田”。設立5年,這里就累計推出426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93項,有30項廈門經驗獲國務院發文向全國推廣。

  今日之廈門,已成中國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統集成地之一,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兩岸融合發展的第一家園、全國最高等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重點建設的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中國營商環境最佳城市之一。

  勇當“中國之治”排頭兵

  勇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排頭兵,為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貢獻廈門智慧和力量,是新時代廈門最響亮的口號,也是廈門最新的目標定位。

  清晨的筼筜湖,清新美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閃動著跳躍的陽光。有橫穿湖面的白鷺,還有在湖邊鍛煉的人們。

  很難想象筼筜湖從前竟然是個遠近聞名的臭水湖。

  據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防汛管理科科長傅迅毅介紹,1988年,廈門打響治污的第一號硬仗——筼筜湖綜合治理。此后,經歷4期大規模綜合整治,才有了如今的一湖碧水,被譽為城市會客廳,成為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筼筜湖的治理成效,是廈門長期以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

  在全國率先實踐各類空間規劃“多規合一”,形成山區的綠色生態屏障和近海的藍色海洋生態屏障;在全國率先實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率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進生態文明立法……

  四十載春風化雨,四十載開拓進取。廈門,走出一條“速度與質量齊升、發展與生態共贏”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這是廈門給人的直觀印象,更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于幸福最真切的體會。

  人民幸福嗎?成為這座城市檢驗改革發展成效的標準。

  40年來,一系列厚植民生、以人為本的生動實踐,在這片熱土如火如荼地展開。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這座城市的廣大人民群眾。

  “便民無極限,服務零距離。”這是鐫刻在筼筜街道官任社區為民服務中心的一句話,也是這個社區的行為準則。作為廈門市境外人員聚居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官任社區把社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打造多元治理國際化社區,逐步促進中外居民生活共通、人文相融、資源共享,成為廈門加速城市國際化進程的縮影。

  在集美新城體驗館,“十年集聚成城”的集美新城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形象,通過聲、光、電、裸眼3DL幕、通電透明屏、4折幕影廳等現代多媒體科技手段,生動地展現給參觀民眾。

  在廈門國際航運科創中心的智能控制辦公區,通過通電玻璃,在透明的工作區域可以親眼見證現代航運業工作實景,感受到國際航運的日新月異。

  如今,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

  在時代的新起點,整裝再出發。廈門,乘著全球治理體系加速重構、“一帶一路”走向更遠更深的東風,奏響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最強音。

  璀璨廈門,澎湃前行。

(責任編輯:鄧浩)

精彩圖片

廈門: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2020-10-13 15:00 來源:中國改革報 王健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