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批判市場經濟中的自由市場上不存在真正的自由競爭,指責窮人和富人的競爭機會并不平等。他們認為,推個小車、擺個地攤、賣個煎餅果子,進入這樣的行業其實很容易,因為只需要很少的資本。
但是如果要新建一個工廠、生產汽車或者其他生活用品,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一般人就很難進入。所以他們據此判斷,市場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競爭,窮人和富人的競爭機會從來就既不平等、也不自由。
這個角度看上去頗有幾分道理,但實際上是混淆了可以和能夠之間的區別。很多人都喜歡看梅西踢球,很多人也喜歡自己下場踢球。“可以”下場踢球,是一種自由;但是否“能夠”成為梅西那樣的頂級球員,是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決定。
每個人都可以和梅西一樣有踢球的自由,但卻未必每個人都會成為梅西。但只有允許自由地選擇踢球或者不踢球,允許足球市場的形成和完善,才會有更多人成為梅西的可能。自由市場,讓人們在競爭中發現自己所擅長的東西,并朝著這個方向持續努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同樣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某一行業,并不一定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來這樣做。
很明顯,相比于推個小車、擺個地攤這樣的嘗試,制造汽車或者制造任何一條生產線,都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是一般人能夠參與進來的。進入這個行業的大門一直敞開著,只是很多人自己的能力和財力的積累不足以支撐他去冒這個險。而且,想必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
正如很多人夢想成為梅西那樣的偉大球員,但很多人的天賦、速度、技術決定了他永遠不可能成為梅西。這并不是梅西的錯,也不是足球的錯。這一點和普通人很難一開始就高起點地進入制造業一樣,邏輯實質上并無區別。
但總有人會批判自由市場,說市場自由之下一定會形成一家獨大的壟斷,以至于大到競爭對手想參與競爭都參與不進來,自由競爭也就成為了紙上空談,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這樣的批評只看到了市場上已有看上去的“一家獨大”,卻沒有看到那些潛在的虎視眈眈的競爭者。事實上,自由市場上從沒有哪個“老大”敢掉以輕心,他們很清楚看得見的對手消失了,而那些看不見的潛在敵人更可怕。
擊敗柯達膠卷的不是其他品牌的膠卷,而是他自己家發明的數碼相機;擊敗康師傅的未必是其他品牌的方便面,而很有可能是美團外賣;讓諾基亞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并不是當時市場上的其他對手,而是2007年橫空出世的iPhone智能手機。
自由市場的自由競爭,從來都不是現有的存量之爭,伴隨著技術的發展,隨時隨地可能會有人從其他賽道殺進來。自由市場上那些看上去所謂的壟斷,其實一點都不牢靠,堡壘隨時可能被攻破。
資本的嗅覺異常敏銳,消費者投鈔票所帶來的利潤會驅使資本流向到那些最急需的領域中去。如果判斷失敗,消費者不買賬,投資就會打水漂有去無回。這也是很多人有進入某一行業創業的自由,卻未必真的敢付諸行動的原因所在。
所以,正如羅斯巴德所說的,“自由競爭”這個詞很容易被誤解。“自由競爭”應該被解釋為自由行動,也就是按照個人意愿自由地參與競爭或者不參與競爭,而不是一定會去自由競爭。
“自由競爭”重點在“自由”,雖然未必所有人都有能力參與競爭,但有進入的自由最重要。市場因為有自由,才會有無限可能。
(作者系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