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西峰15歲的男孩梁健,出生時因早產缺血缺氧致使腦癱,父母四處尋醫治療仍肢體無力。但經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父母學生的幫助,梁健學會漢語拼音用嘴唇寫字交流。近期,他花兩個月時間的創作,并經過反復修改完成了以自己為原型的長達2萬字的短劇《回家的孩子》。他說,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希望自己變得更強大,能夠和正常人一樣,早日站起來。(7月16日北京晚報官網)
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也是人們學習的榜樣,不少網友評論說,這才是不一樣的少年,值得點贊。一個15歲少年之所以能走紅網絡,一來,他的故事勵志,激勵人們奮進;二來,這個少年與前幾天報道的所謂“天才少年”不一樣,也就格外引起人們關注。
近來,少年話題已成了新聞熱點了,昆明的6年級小學生寫作出晦澀醫學論文,近日又有一位“一天能寫2000首詩”的浙江慈溪少女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的熱評。而這兩個少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基本上都是“包裝”出來的少年,與甘肅慶陽身殘志堅的少年不一樣。
當下,我們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走捷徑的現象,總想,在短期培養出類拔萃的“神童”,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培養不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只能讓孩子“矮化”。這些所謂的天才少年都是父母“包裝”出來的虛假作品而已,這中間夾雜著這父母的功利心。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些“走捷徑”的父母鉆了體制的空子,一些制度上的漏洞亟待修補。
同樣也是15歲樣子的少年,甘肅慶陽的梁健走了不一樣的人生,他面對身體的殘缺,他花兩個月時間的創作,并經過反復修改完成了以自己為原型的長達2萬字的短劇《回家的孩子》。他說,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希望自己變得更強大,能夠和正常人一樣,早日站起來。這樣的少年成功才是走了正常的路,收獲到不一樣的果實。從這位身殘志堅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了,一是少年的心理是健康的,盡管梁健的身殘了,但他心理是健康的,從他簡單話語中,可以看出少年的樂觀人生;二是少年的堅強,這位少年面對殘缺的身體,堅持寫作,其本身就是個勵志的故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我們在孩子教育上,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先成人,后成才。孩子無論出身在什么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應該拔苗助長。如果違背了客觀規律就會事與愿違。身殘志不殘的少年梁健與近日媒體報道的少年相比,就是不一樣的少年,這才是當代少年應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