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小微企業經營遭受較大沖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成長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研究部署紓困措施,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全方位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盡快恢復生機與活力。未來,需要摸清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差異化影響,既要落實普惠性政策,又要提供個性化措施,精準助力小微企業經營恢復,加快釋放經濟活力。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扎實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不過,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進度整體較慢,特別是服務業小微企業進度滯后,受市場需求減少、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用工不能及時到位等因素影響,加上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短期海外訂單可能減少,部分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應該看到,小微企業遭遇的臨時經營困境,既有共性原因,也有差異化特點,需要針對問題癥結提出更多解決之道,做好精準扶持,助力小微企業經營恢復。
一是加快普惠性政策落地。中央到地方紓困措施涉及小微企業方方面面的經營共性問題,有些政策很明確,有些原則性政策落地尚需地方結合實際。不論何種情況,各地各部門都應快速扎實地貫徹執行,確保各項政策早落地、快見效。
二是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多復工復產條件。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進展順利,有序推進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較為迫切。特別是服務業小微企業,既關乎居民生活質量,又能支持社會就業,應盡量創造更多復工復產條件,幫助解決企業面臨的疫情防控物資、勞動用工、外地員工集體住宿等問題,盡可能讓城市服務業有效“轉起來”。
三是積極暢通社會供應鏈和資金鏈。供應鏈和資金鏈是社會正常運轉的“主動脈”,眾多小微企業則是“毛細血管”。當前,既要加快打通“主動脈”,又要有效疏通“毛細血管”。供應鏈要做到上下游有序銜接,才能衍生出供應鏈上小微企業的訂單需求,這才是小微企業的生存之基。資金鏈的政策扶持力度超出市場預期,金融支持在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上已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要加強審計監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金融支持實效。
四是積極支持小微企業開展自救和加大創新。疫情改變了我國乃至全球社會交易和活動的方式,將加速世界商業模式創新和數字經濟轉型。對地方政府而言,要變“危”為“機”,積極支持小微企業開展自救和業務創新,降低行業準入門檻,減少不必要的限制措施,搭建業務溝通合作平臺,擴大政府采購規模,在公共基礎設施供給方面提供各種便利。
五是積極擴大國內需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而多數小微企業服務于社會終端需求。當前,要積極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釋放小微企業生機與活力。
我國已經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沖疫情影響,還將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隨著各項政策舉措不斷顯效,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恢復,小微企業也將迎來經營恢復的“暖春”,社會經濟活力將加快釋放。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