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6%,影響CPI上漲約4.10個百分點。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春節(jié)錯月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確實給當前物價特別是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價格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這些因素對CPI的擾動都屬于短期性因素。
為什么這么說?
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客觀地看,我國具備強大的食品供給能力,糧食總產量連續(xù)5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牛羊禽蛋產量不同程度增長,豬肉生產穩(wěn)步恢復,冬春蔬菜供給有著充足保障。
當然,受疫情防控工作影響,今年春節(jié)期間,我國局部地區(qū)在個別時段確實出現了鮮葉菜供應品種等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有些生活必需品由于受物流影響,補貨不及時;有些物資因為防疫管控要求,運輸轉換銜接不到位;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的企業(yè)復工復產還面臨用工、產業(yè)鏈配套等方面的困難;等等。再加上許多群眾為了減少出門次數,集中大量采購食品,客觀上導致部分地區(qū)市場出現食品供給短暫性緊張格局。
應看到,隨著各地區(qū)各部門保供穩(wěn)價各項工作措施進一步落實,疫情防控的短期因素對CPI擾動效應將進一步緩解。因此,不必對1月份CPI同比漲幅擴大過于焦慮和緊張。
也要看到,物價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物價上漲,必然會帶來廣大群眾生活成本增加,不利于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要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wěn)有序,特別是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組織農產品市場主體恢復生產,努力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積極組織蔬菜等副食品生產,加強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全力保障好各類生活必需品正常供應。(作者:林子文)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