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卻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這并不是第一次。這體現出國際權威經濟組織對中國經濟發展給予持續向好的判斷,這是來自外部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肯定性回應。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本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瑞士達沃斯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的更新版,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為3.3%和3.4%,相較2019年10月的預測分別下調了0.1和0.2個百分點。但值得一提的是,IMF上調中國2020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至6%。
在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卻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這并不是第一次。這體現出國際權威經濟組織對中國經濟發展給予持續向好的判斷,這是來自外部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肯定性回應。
首先,近年來我國強化逆周期調節,深化減稅降費,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調動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為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4.9個百分點;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4%。
其次,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穩定可預期的外部環境因素對我國經濟平穩增長至關重要。2019年,外貿表現出積極的一面,特別是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逆勢增長,外貿結構更加優化,對外貿易的布局更加多元化。數據顯示,我國對歐盟、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8.0%和14.1%;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良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長10.8%,高出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7.4個百分點。更加多元化的對外貿易布局,有助于減少對個別經濟體發展情況的依賴,穩定國內市場和企業投資發展的預期。
再有,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的韌性和潛力,也是國際權威組織對我國經濟預期增速上調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主要表現在市場規模, 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是其他任何經濟體都無法比擬的,也是市場主體無法忽視和放棄的。數據顯示,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的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高于資本形成總額26.6個百分點。從經濟理論上講,消費需求的擴大,有助于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促進消費力與生產力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
此外,統計數據顯示,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其中私營企業增長7.7%,高于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增速。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1和2.7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高新技術研發力度,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釋放了經濟發展潛力,為穩定經濟發展預期提供了有力支撐。(注冊稅務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2019年中國GDP數據公布 如何正確看待服務業占比?
積極財政政策助力經濟開好局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