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來,一些非法網絡支付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為“黃賭毒”、電信詐騙及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支付接口服務,從中牟取暴利。日前,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公安機關破獲多起非法網絡支付案件,打掉一批非法支付平臺,維護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
網民指出,隨著第三方支付越來越普遍,不少違法犯罪分子盯上網絡支付渠道,利用新技術、新概念進行偽裝,為黑灰產業鏈提供資金流轉服務,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隱患。整治支付平臺亂象須中國人民銀行、銀聯、網聯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強大的監管合力,共同構筑經濟安全有序運行的強有力屏障,絕不能讓非法網絡支付平臺成為“漂白通道”。
網民“吳海柱”表示,部分網絡支付平臺主要服務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線下掃碼業務,因此也成為“第四方支付”。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搭建成本低廉,能夠為非法網站提供結算通道、技術支持和售后客服支撐,充當非法網站運營者和客戶之間的第三方角色,黑灰產業在資金結算方面更加便捷。
網民“柳燁”指出,目前對于“第四方支付”平臺,門檻、規范尚未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行業發展多以自律為主。規模較大的平臺相對會比較珍惜自己的“羽毛”,而規模較小的平臺,未來經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追逐快錢,忽略了合規自律。
網民認為,“第四方支付”平臺違法成本偏低,是導致亂象頻發的原因之一。“提高違法成本是急需改進的地方。”網民“董希淼”說,相較于傳統銀行業,對支付平臺的處罰依據大多屬于部門規章,建議將部門規章提高到立法層面,增強監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
網民“芊奇盛”表示,整治非法支付平臺須多方共同努力。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出臺文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予以規范。銀聯、網聯須依托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相關技術,積極開展風險監測工作,助力監管機構、公安機關識別違法違規行為,保護人民群眾資金安全。
(記者 李奕蕾 整理)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