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淘寶上一條“26元買4500斤橘子”的消息引起熱議。一淘寶店主操作失誤,將26元4500克的臍橙誤標為4500斤后,B站博主“路人A- ”在直播時號召粉絲去“薅羊毛”,導致該店家一天被拍下的訂單就有23萬件,涉及金額700多萬元;其又在商家無法發貨的情況下,惡意投訴“商家虛假宣傳”,導致該店鋪直接關店。為此,B站將該博主封禁。淘寶表示,堅決抵制惡意下單的“羊毛黨”。
正視“薅羊毛”行為
熟悉網購的人,對“薅羊毛”這個詞匯應該不陌生。起初,它僅僅是指那種在消費活動中挖空心思、削尖腦袋去找優惠、占便宜的行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此一般意義上的“薅羊毛”行為是正常的。說不定,還有一點點勤儉持家、艱苦樸素的正面含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為的演變,“薅羊毛”這個詞變得讓人討厭起來。【詳細】
然而“薅羊毛”的含義演進卻沒有止步于此,它漸漸變成了利用商家顯而易見的疏漏,或要求商家提供價值遠高于付款金額的商品,或利用商家無法提供相應商品的困境,進而投訴商家要求賠償。在網絡上,以“薅羊毛”為己任的up主不止“路人A-”一個,無端遭受被“薅羊毛”之苦的網店也不止“果小云”一家,之前被“薅羊毛”的意爾康、拼多多尚可憑借“家大業大”而認栽,像“果小云”這樣僅由兩位果農自產自銷的小店,卻萬萬經不起這樣的打擊。【詳細】
健全平臺保護機制
就此事件而言,相關電商平臺第一時間選擇“保護”網店,抵制惡意下單的“羊毛黨”,值得點贊!鑒于“擼條子”惡意薅羊毛事件并非偶發,電商平臺有必要建立健全店家失誤保護機制,對惡意“薅羊毛”說不,盡量降低店家因無心之失而帶來的損害。【詳細】
當下之計,關鍵仍在于封堵制度漏洞,比如,能否設置針對下單異常的預警程序,以避免事件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又如,針對存在異動的賬號,是否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督與審核?此外,在事后的賠償訴訟環節,也應該多一些公平交易的理念。特別是對于那些利用平臺漏洞以虛假行為騙取不當利益的行為,應該旗幟鮮明地禁止。【詳細】
不能忘掉良心和底線
“路人A-”或許讓人氣憤,但整件事情中最讓人感到“心累”的,是幾萬份訂單背后,一個個面目模糊的普通社會成員。他們或許覺得自己占便宜是占得“有理有據”,畢竟店家犯錯在先,卻沒想到,或者不愿去想,自己的一次“薅羊毛”是以犧牲道德底線為代價,將店家死活與社會公平置之度外。如果連他人這一點無心之失都不放過,這種社會風氣值得深刻反思。【詳細】
他們當然不是要吃橙子,而是要利用電商平臺的規則,在商家無法完成交易的情況下,要求退款并賠償。有人甚至下了2萬元的訂單,這一筆賠償下來就是6000多元。“羊毛黨”們的算盤撥得很精,卻全然不顧他人的死活。他們根本不去想,開網店賣水果的人經歷了這番打擊之后還怎樣生活?【詳細】
微言大義:
@LTC:這不是薅羊毛,這是惡意侵占吧。
@左右江南:希望能給店家一個公道。
@空城舊夢:應該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林深有鹿g:封號太輕了。
@安琪:做人先善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在灰色的產業鏈里,傻呵呵跟隨組織者“攻城略地”的底端“羊毛黨”,何嘗不也是被“薅”的角色?他們充當著數據、流量,在別人的游戲里,淪為一顆顆棋子。當然,法律或制度再完善,也會有漏洞。大家都是普通人,愛占點小便宜無可厚非。但有一句話請記住,人無法自決清濁,但水是清也好,濁也罷,都不妨礙人盡可能地保有良知。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