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有媒體報道,繼嚴厲打擊演員高片酬之后,針對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并向行業征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有數家影視劇制作公司人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證實,這一新規的確正在調研中。(9月8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生產數量增長非常快,僅2018年一年就高達600部左右,用高歌猛進來形容也毫不夸張。所涉及內容除了傳統的戰爭、武俠、諜戰、神話等外,又拓展了諸如警匪、農村、都市、科幻等諸多領域。數量上的增加和內容上的豐富,不僅使電視劇市場空前繁榮,更多的選擇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
不過,俗話說得好,“蔥快了不剝皮,蘿卜快了不洗泥”。數量確實是上去了,但質量和品質卻差強人意;尤其是一些電視居明顯粗制濫造,不僅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藝作品基本遵循相去甚遠,而且一些奇葩劇情可以說是完全脫離了生活,顛覆了人們的基本生活常識,成了廣大觀眾口中的“神劇”。還有一些電視劇,本來故事并不多、生活場景也有限,可卻非得故意把人物關系搞得特別繁雜,把與理清事件原委并無多少意義的情節放進去,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針對小故事拍成長劇甚至超長劇等“注水劇”泛濫的問題,有業類人士透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在研究相關應對措施并已啟動向行業征求意見程序,擬對劇集集數規定40集為上限。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打擊和遏制業已泛濫成災的“注水劇”。但是,這樣做未必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電視劇粗制濫造及“注水劇”泛濫的問題。
正如部分業內人士說的那樣,你可以給電視劇集數設置上限,卻不能限制別人以“上部、中部、下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等形式來延伸劇集,這是其一。其二,由于設置了劇集集數上限,會不會“誘引”部分編劇和導演有意識地將短劇“注水”去向上限“靠攏”?第三,對于個別大型歷史劇,以及根據長篇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由于時間跨度大、劇情復雜,必須要超過上限的劇集才能完成者,劇集上限很可能影響到故事的完整性,這不僅對影視企業不公平,也會因故事情節的連續性受損而對觀眾造成一定的傷害。
其實,電視劇集數的多少并不重要,對于每一部電視劇來說,無論長短,作品的思想性以及故事情節、演員演技和拍攝技巧才是關鍵;也就是說,電視劇的質量和品質,才是評判作品優劣的最重要指標。拿小說這種文學體裁領域來說,無論是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還是長篇乃至分上、中、下的超長篇小說,都有很多流傳于世的優秀作品。電視劇作為文學作品新的表現形式,與其它文藝作品一樣,能夠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并流傳長遠的關鍵在于質量和品質。
所以,作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對電視劇的監管,應該把重點放在嚴把作品質量和品質關上;對思想性、藝術性不強,用演員“顏值”代替演技、以粗俗博取眼球等粗制濫造的作品,要嚴格審核、慎重放行,從而還電視劇市場一片晴朗天空。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