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由餃子執導、編劇的動畫電影,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長經歷的故事。
“英杰誰人怕鬼神,怒濤千丈斬妖鱗。水圍關塞魚蝦虐,束手將軍嘆息頻。一諾挺身為百姓,千刀刮骨救雙親。星霜風露皆染恨,勾動情懷淚浥塵。”“哪吒”是中華神話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從出生到成長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一直被后人津津樂道。而“哪”在《康熙字典》里指“儺”,本意是驅邪消災,鬼神之偶像;“吒”字則意為正義,咤指叱嚇邪惡之意,萬邪諸惡的克星,象征叱怒也;哪吒合一即以儺叱祓禳鬼怪,有無法阻擋之威力與戰無不勝之意義,此神名叱咤風云,代表至高無上的神威。由此可見,這個不大的孩兒其實富有著不一樣的喻義。
由哪吒這一人物形象改編的電視劇、動畫片、電影不勝枚舉。從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哪吒鬧海》到后來的《封神榜傳奇》,再到最近的《打,打個大西瓜》等等,哪吒的也從最初的“剔骨換膚,割肉還母”變成了頗具反抗意識的形象。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改往日溫順悲戚的哪吒形象,“反其道而行之”為我們呈現和打造了一個“另類”的更具有思想意識的哪吒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設定為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后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托生于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這真是一個來自命運開的大笑話!因為劇情的設定,印象里那個“豐姿俊雅,如粉琢玉砌”的小男孩變成了天生自帶妖怪煙熏妝,一口碎牙吊兒又郎當,人人避之不及的小魔頭形象。哪吒形象的顛覆,可謂是餃子的用心良苦。在訪問中導演餃子曾說:“哪吒的故事和形象都是為這個主題服務的,打破成見,扭轉命運。他生為而魔因此在生長的人族當中注定就是被孤立的,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要打破成見扭轉命運。而且我們一開篇哪吒投錯胎了是一個魔頭形象。所以陽光積極的少年形象與電影創設的主題并不相符”。
哪吒的玩世不恭源自于世人的偏見,人們總覺得他是魔丸就一定是壞的,即使他出手整治了妖怪,人們依舊覺得他是妖怪。可是,小小的哪吒卻不肯屈從于人們的偏見,叫囂著:“既然他們說我是妖怪,那我就做妖怪給他們瞧瞧。”倔強的語氣里流露著悲戚,可是正義的心卻從未偏離過,即使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即使是“橫眉冷對千夫指”,哪吒依舊沒有去做傷害陳塘關百姓的事情,反而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個陳塘關的百姓。
劇中除了看似荒誕不稽的劇情設定,父母如山一般的愛意也是讓人眼眶濕潤。劇中看似冷血的李靖,實則對哪吒愛得深切。就如古語所言:“父母之愛子,則必為之計深遠”,李靖讓哪吒學藝,靜心都是為了讓他以后有活下去的資本。雖然冷言冷語但卻早早換好了 與哪吒換命的符咒。作為母親的殷夫人,看著哪吒的反叛,更多的是心疼。哪怕在眾人面前哪吒狠狠的在殷夫人胳膊上咬上兩條鮮血琳琳的血痕,她也只是輕聲安慰。哪吒被困院里缺少玩伴時雖然疼痛但殷夫人仍然會忍受疼痛與哪吒繼續踢踢毽嬉戲,這樣的父母恩情是隱藏在反叛命運下的內核精神之一。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細”,《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劇本到制作,從美工到特效,導演餃子都親力親為,還給片中的混元珠配了音。為了做好申公豹變身不到5秒鐘的鏡頭,甚至“死磕”了兩三個月的時間。片中所有主要角色僅面部就有近一千個細節點,力求角色本身表情更具表現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中一反傳統,采用了先配音而后制作,所有的配音演員的表情被采集到相應電影人物上,人物臉上就是配音演員當時配音時候的表情,雖然這樣的改動成倍的增加了制作市場,但獲得了更為逼真的效果。可謂國漫神作,勢必再造輝煌。
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神?何為魔?所謂的天命難違,什么是天,什么又是命?“三人成虎,積毀銷骨”,最壞的不過人心,最善的不過人性。哪吒的命運似乎從一開始就被寫定,可是命運是否真的就是不可更改呢?哪吒的抗爭是否有意義又是否能夠成功?雖然,小哪吒不再是那個小哪吒,故事也不再是原來的故事,但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生而為魔那又如何?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