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漁工伏在船艙里聽水聲,可以分辨水下有什么魚群;有本事的獵人,晚上能從野獸眼睛里反射出的不同光點,判斷來的是野豬還是狐貍;蛇醫看見被咬過的傷口,能夠立刻判斷是眼鏡蛇還是蝮蛇……這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磨礪出來的。所謂實踐出真知,正是在與困難的斗爭中經風雨、長才干的。
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正如作家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對1000多個洼地進行比選,走遍西南山區上百個窩凼,最終找到“天眼”最適合的建造地點。獲得國家改革先鋒稱號的許振超,憑著“悟性在腳下,路由自己找”的韌勁,練就了“一鉤準”“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先后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可以說,一個人只有經歷實踐中的摸爬滾打、心理上的輾轉反側,與困難斗爭、向實踐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對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困難是自身成長的“維他命”,挑戰是提升本領的“蛋白質”。沒有經歷過讓人撓頭的事情,沒有經過突發情況、復雜環境的鍛煉,很難成為合格的領導干部。馬廄里養不出千里馬,不愿意下水就永遠學不會游泳。如果只想著當太平官,只有坐而論道的“認識論”,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那就始終與實際隔了一層,也無法增長才干、磨礪心志、鍛造品格。
改革開放40年,透過宏觀層面的經濟發展奇跡,可以看到無數改革先鋒的負重前行。40年后的今天,仿佛仍然能聽到改革先行者們急促的呼吸、猛烈的心跳,感受到他們“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進取精神。40年來,走過了旋渦,經歷了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在與困難的斗爭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好路。
改革走到今天,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越是在這樣的時候,就越是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沖鋒在前,敢于走出心理舒適區,激發同困難斗爭、向問題進發的精氣神。正因此,干部培養既要注重知識結構,也要鍛造堅韌的意志品質;不僅要營造良好氛圍,也要放到重大斗爭一線去真刀真槍磨礪。唯有如此,才能讓領導干部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學真本領,練真功夫。
“江河之所以能沖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里奔涌、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在重大斗爭中去經受鍛煉,在克難攻堅中增長膽識和才干,涵養知難而進、逆流而上的氣概,磨礪遇強更強、愈挫愈勇的堅韌,就能在“挑戰—應戰”中迸發更強大的力量,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