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其佐認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是中國對全球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需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定能夠成為一場高水平的國際性展會,為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各國人民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1月
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歡迎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各國貴賓時發表致辭指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這不是一般性的展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習主席熱情洋溢的致辭,充分彰顯了我國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向全世界響亮宣告新時代中國全面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充分體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實際行動。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敢于啃硬骨頭,勇于涉險灘,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改革開放的偉大奇跡,使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全面擴大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斷——“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
今天,雖然對外開放已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這是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的宏偉目標和戰略布署。
實現這個目標,讓中國在同世界交融發展的畫卷中更加靚麗光彩,需要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質量上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既是中國對全球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需要。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大行動。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逆全球化”、保護主義逆潮涌動,多邊貿易體制遭遇挑戰,國際社會對拓展中國市場愿望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的標志性工程,是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大國責任和擔當。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作為。當前,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而是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通過進口優質產品和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產業競爭。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利于豐富國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奮力開創新時代發展圖景的新境界。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推動全球互利共贏的公共產品。打貿易戰只會造成兩敗俱傷,包容協商才是妥善解決各國之間經貿分歧的正道。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總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全球經貿領域的一場盛會,是自由貿易的一場盛會,更是中國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繼續推動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大政策宣誓和行動,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生動展示。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才能得以實現。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的偉大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堅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定能夠成為一場高水平的國際性展會,為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各國人民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經濟學家、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會理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張其佐)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從首屆進博會看中國改革開放
進博會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么?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