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關于修改《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下稱《細則》)的決定,修改內容之一是新增了一條“非法彩票”情形,即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
這意味著,繼8月21日由財政部、中央文明辦等一共12個部門聯合簽發2018年第105號令,重申了堅決禁止擅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行為之后,官方再次嚴打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
實際上,這不是互聯網銷售彩票第一次被叫停。從2007年開始,僅“集體叫停”就有5次之多,時間分別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2年以及2015年。雖說并不是每次叫停都是想要整治混亂與違規并存的互聯網彩票市場,其中也存在著探索互聯網彩票發展模式的“戰略式叫停”,但是不可否認,互聯網彩票市場即便是在合規之時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更不用說叫停之后出現的各種亂象。
在彩票市場多年來的整體發展中,互聯網彩票毫無疑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互聯網彩票全年銷售額僅為1億元,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到達了85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了110%。以2014年來說,在全年3840億元的彩票銷售額中,互聯網彩票銷售占比達到了22.23%。不過,自2015年禁令發布并實施之后,彩票市場的增長勢頭受到了阻擊,2015年全年銷售額下降為3679億元。
在2015年禁令發布后,彩票類app其實也并未被全面消失。在嘗到了互聯網銷售的甜頭之后,不少公司還是選擇了繼續“經營”。不可否認,相較于實體店,互聯網銷售的便捷性是其最大的特點。2014年世界杯期間,說是全民買彩也毫不為過。到了2018年世界杯,雖然互聯網彩票已經被明令禁止,但是只要用手機在應用商店里搜索“彩票”,幾十甚至上百個彩票app就會出現,可見,互聯網彩票仍然有著極大的需求。不過,這類違規app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首先,互聯網彩票app在精心包裝之下,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尤其是那些本就不打算走正道的公司,其慣用手段便是收錢不出票。簡而言之,若是彩民沒有中獎,那它們便直接將錢收入囊中,這是最大的利潤來源;若是出了小獎,則自負盈虧,給彩民也無妨;而若是出了大獎,很可能無良公司就會直接跑路。
眾所周知,彩票是帶有公益性的競猜游戲,彩民每買一注彩票,便有相應的金額被用于國家公益事業。而這些無良公司的存在,不僅危害到彩民的利益,也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其次,互聯網銷售彩票也會帶來安全性的問題。對于魚龍混雜的互聯網彩票app來說,即便其本意不在于詐騙,也并不是每一家都有足夠的實力來保證彩民資金的安全。擁有大量資金卻沒有足夠互聯網安保實力的公司,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對象。
同時,還存在著信息安全的問題。彩民購買互聯網彩票,意味著需要使用與銀行卡綁定的支付工具,以及實名認證領獎人身份。很顯然,這是一把雙刃劍,身份信息泄漏、金融信息泄漏都是可能出現的問題。
此外,互聯網作為更加便捷的渠道,還可能造成未成年人購彩和部分彩民沉迷的問題。
這些都是彩票線上銷售屢遭封禁的原因所在。
不過,從今年世界杯期間各種違規或者外圍網絡銷售渠道的火熱來看,對于互聯網彩票銷售,彩民還是有很大需求的,對于這種需求,宜疏不宜堵。但目前互聯網彩票銷售的大環境確實堪憂,所以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以保護彩民權益,打擊違法犯罪。在創造形成良好的環境之后,再談發展互聯網彩票。
實際上,此次《細則》修改后,對未來的互聯網彩票銷售是留有空間的,在定義為“非法”之下,是有“擅自”前綴的。也就是說,短期或許不再審批互聯網彩票銷售,而是以規范市場為主,但如果未來條件許可的話,審批一些具備實力、規范經營的公司從事互聯網彩票銷售,也是可以期待的。(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擰緊網售彩票閥門 競猜需求何處釋放?
治理網售彩票不妨多措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