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直播界,蔡艷球相當“另類”。他沒有出眾的外形,沒有像樣的才藝,每天卻端著手機直播10多個小時,在不同城市間東奔西走。直播什么呢?在路邊、橋底等尋找流浪者,然后通過各種方式提供幫助。兩年多來,他自費開車近9萬公里,輾轉多地,已幫助50名流浪者與家人團聚。(據《工人日報》)
兩年,近9萬公里,50名流浪者,幾個數字串聯在一起,堪稱震撼。當然,在這背后還有別的數字讓人心生觸動:直播中居無定所,只有帶受助者洗澡時,他才去小賓館開20元一位的房間;時常風餐露宿,12元一份的蓋澆飯已是他最奢侈的一餐;流量費用、給受助者買東西等一月動輒七八千元,入不敷出……
凡事,皆有得有失。得與失,猶如天平的兩端,顧此必然失彼。也因此,人們需要權衡、計算,而這不僅考驗眼光,更展現精神風貌、道德風采。如果以看得見的得失而論,蔡艷球的直播“生意”并不劃算。但因為早年經歷,他“懂得失去家人的痛”,所以幫助他人與家人團聚,能給他帶來無可比擬的滿足感。而這,無疑是一種無價的精神“收入”。
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在競爭激烈的“主播圈”,蔡艷球已有近四十萬粉絲,還有不少網友為他“應援”:請讓這樣的主播多一點。為什么?說到底,和其他暖心故事一樣,因為溫情,因為正能量——對蔡艷球而言,“網紅”只是他身上的一個標簽,網絡直播只是他傳遞正能量的渠道和方式。當前,得益于技術的進步,每個人只需一部智能手機、一個注冊賬號,就能對著鏡頭來場現場直播,而日進斗金的“傳說”也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爭相加入。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把直播當成生意——有白發教授直播數學課,有人為非遺項目鼓與呼,有人借此扶危濟困……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期待這樣的網絡正能量更多些,讓直播平臺成為主流價值、時代精神的窗口,讓社會多一分溫暖和美好。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