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前夕,日漸濃郁的年味熱情尚與北京的春寒料峭酣戰,頭條總部的后臺服務器已被一場數據狂歡燒的發熱——“抖音”,以絕對壓倒性勝利超越“西瓜”和“火山”,一躍成為頭條軍團在短視頻上的新旗艦。
2017年11月,奉行“不干則已,要干就一竿子打到底”原則的張一鳴以10億美元收購“musical.ly”。在這之前“musical.ly”早已風靡全球,以青少年為主的用戶們把簡單拍攝的視頻,經過音樂、濾鏡、特效的加持,能迅速生成看起來很酷的15秒MV。今天“抖音”的內容創意幾乎是對“musical.ly”的直接套用,“熱銷舶來品”的中國化是司空見慣的行業現象。
燒錢續命不是所有人都接得住,更不是所有結局都會花開月圓。百萬英雄、“抖音”紅包、明星代言,在燒錢方面,今日頭條已自成體系、收放自如。燒錢的目的是增長,但一直花錢買增長顯然是飲鴆止渴,峰值6000多萬日活的爆發式增長還源于“抖音”內置的多種爆款屬性。
“抖音”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頭條的百般呵護為“抖音”嫩芽可參天不斷續力。“抖音”的火爆也得益于著其“母”頭條的技術基因,全屏高清、音樂、特效濾鏡、個性化推薦四項技術是支撐“抖音”的四梁八柱。
值得一提的是頭條系平臺的“看家本領”——算法支撐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對“抖音”平臺來說當然能極大提升精分受眾的效率,經過算法對用戶畫像的“準確”把握,迎合用戶口味的內容源源不斷的被推送。但是如此一來,也給用戶造成了信息繭房困境,為用戶提供信息篩選服務的算法,在另一方面也“強制性”代表用戶做了信息選擇。替用戶做決策,看似用戶思維,實則使用戶的決策窗口變小,無形中減少用戶跳出的幾率,使用戶深陷抖音無法自拔,有網友戲稱“抖音有毒”。
說到底,短視頻平臺是內容的集納,而內容是為人服務的,包括為人提供價值觀,“抖音”的技術優勢無法補足價值觀缺陷。
網傳“南抖音,北快手,王者農藥遍地走”,一定程度上反應當下短視頻的影響力。以年輕人群體為主要用戶的“抖音”,在審核辨別內容價值倒向方面應該慎之又慎。但是這似乎和“抖音”的特色相悖,抖音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發布平臺,創作門檻極低,“抖音”的確為每一位普通人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但還談不上尊重每一位普通人的表達欲,以目前的內容創作來看,更多的是尊重了普通人的表演欲。
以獵奇、惡搞、過度娛樂為主的內容創作,以聽覺、視覺、情緒為觸發源的新潮化、個性化路線,注定無法保證內容的“品行端正”。在“抖音”上更多內容是去滿足用戶最基礎的感官以及最純粹的情緒傾倒,絕大部分青少年都在模仿、幻想自己又美又酷的樣子,想要一夜成為別人眼里羨慕的網紅。并且“抖音”內置的短視頻社交功能,根本看不到社交的應有之義,反而盡是令人羞恥的荷爾蒙狂歡。
“抖音”的產品邏輯以追求“流量”為唯一價值標準,幾乎所有糅雜在一起的內置功能都是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贏得更多的用戶,這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把用戶量作為唯一的自我考核標準,把賺取更多的利潤作為唯一的目標,極端的價值觀必定顧此失彼,特別是以內容輸出為主業的產品,是“走心”行業、“靈魂”工程,必須處理好市場利潤和社會責任的關系。
面對平臺衍生出來的諸多問題,“抖音”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抖音”只是技術平臺,而內容影響多是用戶自發創作造成的,這種觀點并不不成立。
所有的傳播都有媒介作為載體才得以進行,將媒介與信息割裂顯然不可能,媒介失去信息則無存在意義,信息失去媒介便失去了自身價值,媒介和信息歷來高度統一,為信息提供傳播載體的的“抖音”平臺,當然應該承擔起自身平臺內容存在缺陷的責任。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