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歐陽宸認為,國企民企都是我國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應創造條件促使它們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皣蟮膶嵙+民企的活力=市場競爭力”和“規范運作、互利共贏、互相尊重、長期合作”應成為雙方合作的目標和原則。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國企和民企在中國這樣的經濟結構中是不可分割的,社會輿論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存在問題與如何發展的爭論頗多,尤其是將這兩種所有制企業對立起來的言論,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筆者認為,國企民企都是我國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應創造條件促使它們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國有企業經歷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發展和積累,實力雄厚。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就基本形成了工業體系,發展至今,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企業管理水平也相對較高;國企同樣擁有眾多的技術人才,經過幾輪技術引進和不斷地吸收與創新,擁有的先進技術也比較多。但是,目前國有企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大部分企業的管理機構從以前的“老三會”(黨委會、工會、職代會)改為了“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但其中一些卻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法人治理結構實質上仍不健全。同時,一些國企的勞動、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仍未到位,機構多、冗員多,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成本較高、盲目投資等現象也比較多。由于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原因,一些國企技術創新缺乏動力,亦難以取得成效。
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號角吹響,國有企業無可避免地面臨著“如何成為公平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如何使龐大的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相容”的挑戰。
而民營企業往往具有機制靈活,決策效率高,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到位,成本費用低等優勢。民企的生存發展與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往往更具有技術創新動力。由于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國有企業存有偏見,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合作中,如引進技術、競標項目等方面,還可以發揮特殊作用。但民營企業的逐利性較強,在法制不健全、政府管控不到位的情況下,易產生短期行為,如出現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等問題。
因此,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應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尤其是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活力,有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融合,可以充分吸納民營企業體制機制的優勢,推動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改革,尤其是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往往會煥發出員工極大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企改革中已經得到了驗證。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有動力,充分發揮其從發達國家引入關鍵技術、自我研發的能動性,與國企相結合,可以使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從而帶動全行業全區域的發展。
要打破所有制界限,讓各類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自然形成分工,通過政策引導構成產業鏈,提高效率與效益!皣蟮膶嵙+民企的活力=市場競爭力”和“規范運作、互利共贏、互相尊重、長期合作”應成為國企民企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目標和原則。
當前,重要的是在合作領域方面,要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工業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發揮區域優勢等五大重點,充分發揮各地國企和大型民企雙方的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在優化環境方面,要拓寬民企投資的領域和范圍,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切實維護民企的合法權益。鼓勵和引導大型民企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大型民企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壯大實力。對國企民企合作項目,要強化投資服務、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完善配套措施。
為此,各地、各有關部門在保障措施上要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跟蹤服務,營造合作發展氛圍。要全面落實項目跟蹤服務和分級協調處理等工作機制,主動加強溝通銜接,更加有效地貼近企業的發展需求,及時解決國企民企合作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項目實施提供有效服務和便利條件。
總之,國企民企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是必由之路、雙贏之路。首先要讓國企民企“合”得來,下一步才能“混”得好。
(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投融資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金融創新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歐陽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企改革志在培育一流企業